《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身处教师这个岗位,有很多事情会不尽人意,教学中也会存在很多的不足 。在读了《小红花的背后》一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课堂上和学生日常行为上都给学生实行分数制,然后给他们奖励小星星 。本来我想把这样一个表格直接挂在教室的墙上,现在我觉得这样可能很不好 。它可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孩子,可也在同时伤害了一些孩子 。那些贴满小星星的孩子感觉无比的骄傲,可对那些只有寥寥几颗星或近乎空白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造成自卑的因素 。我们说学习上没有失败者,只要付出努力了,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没有一个真正不想学习的孩子,做为老师我们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可以鄙视任何一个孩子,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 。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
窦桂梅让我了解了激情与快乐,了解了对教育的热爱与真诚 。我希望我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以像她一样成长为一朵绽放的玫瑰 。让我的教育事业中充满芳香,充满爱 。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 。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 。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 。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