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 。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 。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 。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 。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教师的教育随笔集 。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 。”“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我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我,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 。”由此可见窦桂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