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未满周岁:丫丫;
刚出生 , 还没有学会说话,但是有着极大的求知欲 , 已经可以跟着大人咿咿呀呀的开始学习说话,女娃都可称“丫丫”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2-3岁:孩提;
指2—3岁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所以叫孩提 。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
3-7岁: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垂下,称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8-12岁:总角;
古时孩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 , 在头顶各扎成髻,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12岁:金钗之年,古时女子到12岁,便可戴钗、梳妆,金钗就是作为代称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13-14岁:豆蔻年华;
此时的女子像初夏未及盛夏正在开花的豆蔻,故称“豆蔻年华” 。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由于初夏还不是盛夏 , 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15岁:及笄(jí jī)之年;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 。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 。什么是笄?
《说文》:“笄,簪也” 。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
《礼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解:“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
古时女子至15岁,即行成年礼,结发上笄,加笄后可谈婚论嫁 , 又称“待嫁之年”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16岁:碧玉年华;
又称“瓜子处分”,“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 指女子16岁,正当青春年少 , 出自《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20岁:桃李年华;正是青春飞扬之时 。
陆游(宋)——《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
释义: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独树标帜 , 自成一家 , 不容妖艳的桃李,独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24岁: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范成大(宋)——《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
释义:在扬州许多腰鼓的巨声,催促花开的信期 。
至出嫁:摽梅之年,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 比喻女子已出嫁的年龄;
女子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女孩雅称词汇大全

文章插图
30岁:半老徐娘,古时女子年至三十,已经走完人生的一半,但中年尚有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