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曾说过:
他最喜欢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啸”,口字边加一个严肃的“肃”,是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群山万壑间,张开口大叫出来的模样 。
这个字后来保留在武侠小说《啸傲江湖》里,后人却以谐音字讹传为《笑傲江湖》,不复见从心底嘶叫呐喊出来的悲愤与傲气 。
如果文字本身也有情感色彩的话,“啸”便是一个极其孤独的字 。
这是我听过关于“孤独”最好的注解 。
“啸”字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和一首诗 。
人叫柳宗元,唐代诗人 , 文学家;诗叫《江雪》,千山独钓,万古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被誉为“千万孤独”的小诗,约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 。
柳宗元的一生,是以33岁作为分界线的 。
33岁之前 , 他是少年才俊,意气风发 。
21岁中进士,26岁又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33岁已官至礼部员外郎 。
如果没有那一场革新,他本可前途无量 。
永贞元年(805) , 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怀着改革时弊、匡救朝政的雄心壮志,发起了浩浩荡荡的“永贞革新” 。
然而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已是积重难返 , 改革步履维艰 。
在勉力推行四个月后,改革还是随着唐宪宗的即位,惨淡落幕 。
永贞革新的反对者们一时全面复辟,在他们的刻意诬陷、危言蛊惑下,改革的参与者先后被贬,史称“二王八司马” 。
永贞革新的失败 , 从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唐朝的政治更加黑暗;从个人层面上,则意味着柳宗元理想的破灭 。
了解了时代背景,我们再来看这首小诗,也许更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诗歌一开头,就大笔勾勒出了一幅苍茫冷寂的画面 。
莽莽群山,飞鸟都失去了踪迹;杳杳万径,见不到一个行人 。
前两句似乎无一字写雪,实际上字字都在写雪,寒意逼人 。
山、径 , 本是寻常景物,然而当山成了“千山”,径成了“万径”,好像电影里的远景镜头一般,画面顿时变得广大寥廓 , 苍茫深远 。
便在这样恢弘的场景里,飞鸟统统不见,人踪全部消失,触目所见,只是雪 。
满山的雪,满径的雪,满树的雪,满江的雪 , 满天空的雪 , 雪笼罩万物,包罗一切,洁白,肃静、幽冷 。
“千”“万”“绝”“灭”,在最极端的词句里,书写的是诗人内心彻骨的冷意 。
渗透进读者心中的 , 则是铺天盖地的冷寂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假如我是一名高超的摄影师,拍完了恢弘的远景,此时镜头就该聚焦叙述的中心,也即人了 。
镜头缓缓拉近,原来这周天寒彻、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并不是空无一人 。
且看那寒江之上 , 不是有孤舟一叶,蓑笠老翁一人 。
那老翁身上落满了雪,鼻子冻得红通通的,眼睛埋在低低的斗笠下 , 眼神沧桑、沉静而孤傲 。
好似那寒,好似那冷,好似那雪,好似那万籁无声的寂静,全都不足为惧 。
一个慢镜头,只见那老翁轻轻一甩 , 钓钩划出一个优美的弧度,落入江面,溅起细小的涟漪 。
这样的一幅画面,美得不可方物 。
那孤舟蓑笠的老翁,便是柳宗元的化身 。
那钓钩的轻轻一甩,便是他仰天长“啸”的孤绝姿态 。
假如说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全然的冷,那么在结尾这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里,我却读出了一种炽热的暖 。

这种孤独 , 叫自我,它让人坚定、勇敢,不与世俗同流,永远永远坚守本心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两千多年前,哲学家柏拉图在《飨宴》里写下一个有趣的寓言:
远古时代,人类并不是现今的男性、女性,而是有三种:纯阳性、纯阴性,与阴阳人 。
后来人类得罪了神,作为惩罚,神把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 。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 , 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一半 。
可是,被劈开的人实在太多了,世上大多数人也许都找不到 。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孤独的 。
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种孤独,要去抵抗,要去和解,要去接纳 , 最终,要去拥抱,要去享受 。
比如 , 爱的孤独,语言的孤独 , 不被理解的孤独,情欲的孤独,精神的孤独 , 以及死亡,这一生命最本质的孤独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

文章插图

害怕孤独,便往往走入孤独的反面 , 群体 。于是如无头苍蝇一般乱闯乱撞,惶惶不可终日 。
对群体由畏惧、妥协到依附、最终泯然众人 。
不害怕孤独,孤独就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在孤独中自处 , 于孤独中卓绝 。
在热闹中失去的,我们终会在孤独中找回来 。
【最孤独的咏雪诗,经典咏雪诗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