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小学作文写法怎么样?( 三 )


二、调查时间、内容、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2、调查内容
学生:⑴对作文评价的认识;
⑵理解评语的程度;
⑶对作文评价的态度 。
教师:⑴对写作评价的认识;
⑵作文评价的要求;
⑶对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估计;
⑷对现行作文评价的看法 。
3、调查对象
小学六年级450名学生和学校35名语文教师 。
4、调查方法
⑴检阅评语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翻阅了华阳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大部分作文共计400余本 。
⑵问卷调查
笔者设计了两份有关作文评价的调查表,其中调查学生的一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 。调查教师的一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 。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缴的办法,问卷上不写姓名,并在问卷上注明本次调查仅为作文教研提供资料,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教师和同学产生任何影响,请如实填写 。
三、调查情况分析
1、从检阅评语获得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教师作文评价的态度比较认真,评价质量也很好,但还存在一些作文评价不恰当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优劣不分 。
有不少评价视优点不见,甚至把优点当作缺点给予否定,而把明显的缺点则作为优点加以赞赏 。有些作文内容真实,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教师的评价则是:“中心不突出,意义不大 。”这种错位评语,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作文鉴别能力的提高 。
⑵不切实际 。
有些评语乱说一气,把根本不存在的优点或缺点说成存在,或者把这个优点说成是那个优点 。比如,明明是材料新颖,评语却说是描写具体;明明是语言不通顺,评语却说是句子不生动;明明是详略处理不当,评语却说是平铺直叙 。这种评语简直让学生无所适从 。
⑶空泛笼统 。
如:“以后要尽量写得生动些”;“文章写得不错,只是有些地方太简单了”;“开头较差,写作文要动一动脑筋”等等 。这种评语,学生读后思想模糊,既无法理解,更难以操作,实际上等于没写 。
⑷千篇一律 。
如:在翻阅该校某个班的作文时,发现有位教师为《暑假中的一件事》写的评语,47篇作文竟有32篇的评语是“基本上能按要求写” 。另一个班的老师为《快乐的劳动》写的评语,53篇作文竟有41篇是“经过写得较具体” 。
⑸用语艰涩 。
如:“文章能按要求写,但主题不够突出” 。此中的“主题”一词恐怕小学生难以准确理解 。又如:“开头不够引人入胜” 。这“引入入胜”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再如:“句子形象,只是有些句子还没能脱去平时说话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连教师自己说不清楚,叫学生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