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如何写?( 四 )


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要充分展开讨论 。
(孩子会失足的 。因为横木离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会吓得发抖,一紧张就会失去平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 。因为他即使拿到帽子后,由于横杆很窄,所以他很难转身,如果追着往回走,更容易失足从横杆上摔下来 。
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起抖来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
(板书:船长)
(五)学习第四段落 。
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段 。
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教师重点指导“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三!”读出爸爸严厉强迫的命令口气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 。
(爸爸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大家讨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
(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
船长不怕海浪将他的儿子卷起吗?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 。
(这一天风平浪静 。)
什么是风平浪静?
(没有风,没有浪,水面上十分平静 。)
让学生认识“风平浪静”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前提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
孩子从危机时刻到转危为安,我们看到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板书:(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认识《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长,而不是孩子与猴子 。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 。这样比喻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 。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已经太长了?
让学生充分读这句话,同位子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请同学回答 。
(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救人心情 。
40秒钟非常短,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们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现场人们的心情 。
(六)看板书总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