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经典台词写法怎么样?( 三 )


见,略存梗概,庶易捡寻,今创为建隆至靖康《举要》六十八卷,并卷《总目》五卷 。已上四种,通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 。”
李焘编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目的是写一部信史,留给后人 。他在隆元元年(1163年)第一次进书状中有着十分清楚的说明,“臣尝尽力史学,于本朝故事尤切欣慕 。每恨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吏,纷错难言,??臣辄发愤讨论,使众说咸会于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时间很长,他在任华阳县主簿时,即有心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并开始准备材料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前后,李焘在北宋司马光《百官公卿表》的基础上,扩充增补,撰成一百一十二卷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把自建隆至宣和年间的百官治革,公卿任免,按年列表,为撰写《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了初步的准备工作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李焘第一次奏进十七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是太祖朝~太宗开宝十七年的史事 。乾道三年(1167年),李焘至南宋朝廷任兵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负责修撰神宗至钦宗四朝国宋及徽宗实录,这一时期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修撰工作大大的加快了 。第二年,李焘又奏进太祖至英宗五朝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共一百零八卷 。淳熙元年(1174年),李焘第三资进书,是神宗至钦宗四朝 。淳熙十年,最后一次进书,终于完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 。
李焘对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十分推崇,不仅史学的观点接近,而且政治上的观点也十分接受 。他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衔接 。在时间上,《续资治通鉴长编》止于五代末年,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则始于北宋初年,正好前后相接 。而《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个书名更是表达了李焘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的推崇和尊重 。这部书原来定名《资治通鉴》,后来李焘认为自己的这部书不能和《资治通鉴》相比,而司马光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时候又由助手刘恕等人先修丛目,再修长编,是后由司马光本人删节而成,所以李焘就把自己准备编撰的这部书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续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南宋人陈傅良曾表彰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 。自李焘作《续通鉴》(即指《续资治通鉴长编》)起建隆、尽靖康二年,而一代元书萃年于此,可谓备矣 。“清人谭钟麟也认为此书“上据国典,下采私记,参考异同,折衷一是,使北宋一代事实粲然明备,实为《通鉴》后不可不读之书 。”正是由于李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