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经典台词写法怎么样?( 四 )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 。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时,著有《通鉴考异》,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 。《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采用了这一考异的方法,“若旧本有误处,及有合添处,即当明著其误削去,气添处仍具述所据何书,考按无违,乃听修换,仍录出为考异;不然则从旧,更勿增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多达一万二千余条,七十多万字 。清人黄廷鉴以此评价很高,认为“其中分注考民划详引他书,而于神、哲之代尤多 。
【花开半夏经典台词写法怎么样?】如《宋会要》、《政要》、历朝《实录》、《时政记》,王禹■《建隆遗事》、蔡襄《直笔》、王拱辰《别录》、司马温公《日记》,王荆公《日记》、刘挚《日记》、吕大防《政目》、吕公著《掌记》、曾布《日录》、林希《野史》、五岩叟《朝论》、欧靖《圣宋掇遗》、邵氏《辨证》诸书,及诸家传碑铭,皆无一存者 。即幸有传书,如《东斋记事》、《涑水记闻》、《东轩笔录》、《湘山野录》、《玉壶清话》,《邵氏闻见录》、《笔谈》、《挥尘录》之类,往往传写讹脱,亦足据以是正 。则此编非特足以考定宋、辽二史之阙讹,而有宋一代杂史、小说家不存之书,亦可赖以传其
一、二,诚温公《通鉴》后不可不读之书也 。”
李焘虽然在政治见解和史学观点上和司马光很接近,但对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日记》等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取舍、有所保留,特别是反映司马光政见且为神宗粉饰的《神宗实录》更是如此 。相反,李焘对于王安石也能公正对待 。虽然李焘“耻读王氏(安石)书”,反对王安石的政治主张,但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正文和注文中也能不认私论害公议,公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期间的一些措施、事件和人物 。例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熙宁三年八月癸末对仓法的记述就体现了李焘的态度:“??曾布云,熙宁三年九月二十五河仓条贯 。按此乃是八月二十七日立仓法,旧纪书癸末诏诸仓给受概量者,临时多寡,并缘为奸,刻军食十当三四,其增诸仓役人禄,立勾取重法,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得不纵,后推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 。新纪削去,削去其谀辞可也,如立仓法安可不书 。”
后人对《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评价颇不一段 。清人朱彝尊认为:“宋儒史学以文简为第一,盖自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书成,犹有非之者,独文简(李焘)免于讥驳 。”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资治通鉴长编提要》则认为为此书“虽采摭浩博,或不免虚实并存,疑信未见,未必一一皆衷于至当 。不但太宗斧声烛影之事于《湘山野录》考据未明,遂为千古之疑窦,即如景二年三日赐镇东军节推毛洵家帛米一事,核以余靖所撰墓铭,殊不相符 。为曾敏行《独醒杂志》所纠者,亦往往有之 。”尽管如此,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仍认为它“广搜博录以待后之作者,其淹贯详赡,固读史者考证之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