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亦文心——读谢冕先生散文集《觅食记》

谢冕先生一生治学,教书育人 。他治学,专事新诗,按他自己的说法 , “一生只做一件事”,终于成为治中国新诗第一人 。他教书育人,特别是对硕士、博士研究生,大体“散养” , 并不正襟危坐整日训诫 。离开校园后,他兴致最高的,是和学生一起吃饭,大快朵颐毫无顾忌 。聚餐结束逐一评点,曲终奏雅皆大欢喜 。
【美食亦文心——读谢冕先生散文集《觅食记》】

美食亦文心——读谢冕先生散文集《觅食记》

文章插图
《觅食记》书影资料图片
辛丑岁末,谢先生望九,我们又一次在北大博雅酒店与先生相聚,幸得师妹高秀芹相赠先生散文新著《觅食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 先睹为快不亦乐乎 。先生是大学者,同时也是散文大家 。他的《永远的校园》《槐花约》《红楼钟声燕园柳》诸篇 , 有广泛的读者,有的被选进了教材,有的被大学校长在迎新会上引用 。如是,可以看作谢冕先生是一位专事校园写作的大教授 。但是,这只是谢先生的一面 。他的另一面在《觅食记》中一览无余 。这就是他的生活情趣和人间情怀 。谢先生喜欢“吃”,但他“吃”的不是排场和身份 。他的吃与普通人无异 。《觅食记》中的“面食八记”“小吃四记”“燕都五记”“寻味十一记”“前言”和末篇“觅食寻味”凡三十篇,记述了各种食物 。比如北京的灌肠、卤煮火烧、炒肝、面茶、门钉肉饼、煎饼果子,以及豆汁、焦圈、萨其马、爆肚粉肠、豌豆黄,他都赞不绝口而非敬谢不敏 。至于家乡福建的鱼丸、肉燕、光饼、牡蛎、虾酥等 , 更是兴致盎然,如数家珍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陪他去福建各地,在福州街边,他驾轻就熟地买了鱼丸,与我等站在街边悠然自得 。当然 , 他也记下中国不同的菜系,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等 。但他更有兴致的还是寻常百姓家的吃食 。比如抚顺市新宾县的“八碟八碗”、北大周边的“红辣子”、天桥剧场边上的“卤煮”等 。更有甚者 , 他吃了牛汉先生所在的太阳城老年公寓的馅饼后,不仅念念不忘,而且每年与学生一起举办“谢饼大赛” , 成为文坛一道风景,一时传为佳话 。
谢先生觅食的不同还在于 , 他专注吃,懂得吃,而且有自己真实的体会 。在吃的同时,他兼及各地风情风物民俗性格 。谈新宾的东北菜:“东北菜用料并不考究,用的都是常见的原料,做出的菜原汁原味,体现充足的乡土情怀 。精致也许不是它的长处 , 质朴却是它至上的追求 。它的最大特点是少装饰、忌琐屑,朴素、单纯、简洁,尽量少用佐料和辅料,凸显原料的真质 。中国菜系中用料讲究的,制作精细的,色香味俱全的,造型精美的,是主流的趋向,大都源于南方各菜系 , 粤菜、淮扬菜、潮州菜、闽菜都是,而晋、陕、陇右诸地,特别是东北,风格与之迥异 , 崇尚的是简约单纯、大气磅礴 。”作为东北人,看得我喜出望外 。
《觅食记》写美食,更写人间情义 。《一碗杂碎汤等了三代人》,题目确实有点“耸人听闻” 。谢先生说的是新疆乌鲁木齐的杂碎汤 , 让他记住了三十年而不得的故事 。他应邀到新疆,赴邀请者陈柏中先生家宴途中,见到了一溜排开的新疆美味小吃:“最诱人的是那些卖羊杂碎的摊子,女士们一袭白衣,站在热气腾腾的汤锅前 。滚沸的清汤、鲜嫩的羊下水,一碗盛好,外撒脆生生的芫荽和鲜红的西红柿片 。”就这碗羊杂碎汤 , 让谢先生“垂涎欲滴”,经久难忘 。他难忘的不是味道,因为他还没尝过 。他难忘的是:“这么洁净的食肆,这么鲜美的、色香味俱全的杂碎汤,我在内地从未见过 。我看得呆了 , 竟移不动脚步 。我央告说,我想吃一碗再走 。”主人担心一碗杂碎汤下肚失了胃口,劝慰说:“新疆有的是这样的杂碎汤,到了喀什我请你!”到了喀什却没有一家羊杂碎汤 。客人临上飞机时,主人说:“一定再来,我请你吃杂碎汤!”十年过去 , 陈柏中退休,女儿出嫁,女婿是诗人沈苇 , 陈柏中便将“未竟的事业”交给了沈苇,但沈苇依然未果;沈苇也有了女儿,便再次把“未竟的事业”交给了他的下一代 。这便是“一碗杂碎汤等了三代人”的含义 。因此,与其说谢先生写他念念不忘的羊杂碎汤,毋宁说他在写与陈柏中先生一家三代人的情义 。元好问写男女情感极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谢先生写与美食的情感极致:“问羊杂碎汤为何物,直教我等了三代人 。”《觅食记》篇篇都写得好 , 但这篇《一碗杂碎汤等了三代人》是上品无疑 。
读《觅食记》,深感谢先生对美食的态度:往大了说 , “民以食为天”,谢先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一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信奉者;往小了说,谢先生品鉴即文心,觅食如作文 , 情义即为人 。所谓“文心”,就是以文映心,以心作文;谢先生品鉴美食的专注、认真 , 与作文无二致 。由是,谢先生一生并非只做了一件事,除了专治现代新诗,他还认真地“吃”过厅堂或坊间诸多美食 。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有著述美食的传统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和清袁枚的《随园食单》较为有名 。《随园食单》是中国古典烹调集大成者,属于“高大上”,《山家清供》则要更通俗一些 。这书名意为乡居粗茶淡饭,反映了作者提倡素食、注重食材本味的意图 , 用料简朴,做法讲究 。谢先生更多接续的是《山家清供》的传统 。谢先生是大学者 , 但他更有人间情怀 。文如其人,食如其人 。专注、认真,不辜负所有的美食,这也是大俗大雅有情有义人间之大美吧 。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6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