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与抵抗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四 )


要知道,公开剧本代表权力支配者认可和制定的制度,从属者必须服从其中 。比如等级礼仪,语言,甚至是文字 。但是如果把制度运用/遵行得好,则容易将此转换成自己的政治资源,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这视乎从属者如何表演,如何把演技发挥得好,那便是“艺术”,不过这其中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从属者的表演,最终还是由支配者打分,从属者制造何种印象,最终视乎支配者在上层如何看待他们的表演 。
有趣的是,实际上不管公开剧本还是潜藏剧本,参与者都知道正在进行的是一场骗局,欺骗对方或者假装自己被欺骗,正如上述所言,服从与配合能使自身获得政治资源与利益 。倘若不服从呢?违抗会被权力者污名化,因而多数人选择服从或沉默,然而总有人会在沉默中爆发,把潜藏剧本转向公开剧本,甚至此刻才是最高潮 。此刻的爆发,将潜藏的真相——“说真话”暴露无遗 。但要注意,打破沉默的代表也有其政治意味的表演,一种属于个人的复杂的满足感与释放感,甚至带有兴奋感,随后为之沉迷 。另一方面,当代表打破潜藏剧本与公开剧本之间的界线,潜藏剧本中的元素便会像决堤的洪水般冲向公开剧本,成为公开剧本的一部分,此为其影响之一,而另一影响,则是权力支配者从挫败中获得的权力威胁感与羞辱,其解决办法可能是转移发泄愤怒的对象 。
总的来说,公开剧本与潜藏剧本虽不相同,实则相通,它们之间界线并非完全明确而不可逾越,而公开剧本占主导位置,它让潜藏剧本参与者感知到的危险程度,决定了潜藏剧本是否变成攻击公开剧本并且生成另一种公开剧本的走向 。而潜藏剧本中也有其自身的危险系数,过度个人的表演,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转变成权力支配者的公开剧本中的主角 。
来,说人话 。到底何为“公开剧本”,如电视上看见的官方发言,官方报道——我们向来就会想到虚伪的政客——官方亲切接见(可见《纸牌屋》),官方之间的冲突和协作等等,都属于“公开剧本”范畴 。拉近地说,网络传播过的关于公司领导,学校某些学生干部对他人关乎上下级礼节的要求,都属于“公开剧本”范畴 。何为“潜藏剧本”,官方秘密会议,秘密电话,“私下议论纷纷”“敢怒不敢言”,民间流传,都属于“潜藏剧本”的范畴 。拉近地说,父母在孩子看不见的时候吵架,也属于“潜藏剧本”的范畴 。
如何辨别两种剧本以及如何识别它们是否在“表演”?观察参与者们的行为与事件结果 。
《支配与抵抗艺术》读后感(四):心照不宣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一书,意在解构现实中的支配与抵抗的关系,分析在既定关系下各方表现的表演性质与内在真实含义 。以此为线索,回顾统治与从属关系的演变 。正如书名所言,本书所要讨论的是剧本性质或者更直接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行为 。这种表演分为台前——公开剧本和幕后——潜隐剧本 。公开剧本是“从属者和其支配者间的公开互动”;而潜隐剧本则是“不同观众和在不同权力限制下生产出来的” 。因此相较于公开剧本所想要传递内容的单一性,潜隐剧本的含义在不同环境下意义不同 。处于从属地位的阶级,在相似的公开剧本下(即对支配阶级的服从)可以藉由潜隐剧本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支配与抵抗的艺术 。而这种艺术,在公开剧本与潜隐剧本之间展现出支配与抵抗力量的对抗,最终两股力量交替进行构成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