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与抵抗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五 )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潜隐剧本,是抵抗的艺术 。但是我们仍然免不了要关心甚至是花大量篇幅去讨论公开剧本 。因为潜隐剧本是对公开剧本的回应,潜隐剧本所表达的是公开剧本表演之余的真实想法 。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组成的并不是对抗性世界,相反这是一个共存的世界 。与公开剧本相对应的潜隐剧本的形态并不由从属者决定,它是作为公开剧本的影子存在,因此潜隐剧本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从属者本身,而是从属支配关系中的平衡 。因此,我们在解读支配与抵抗关系时,会注意到出于支配或从属地位,人们都同时清楚这两类剧本的存在 。从属者清楚自己在公开剧本中的顺从角色也明确自己潜隐剧本的表达,统治者清楚从属者的表现具有表演性质,甚至自己的表现也是表演性质的 。这样双公开的性质,让人不禁想问,潜隐剧本是否还具有弱者的武器之性质 。
实际上,将当权者和从属者双方视为博弈行为的双方,在由剧本构造的框架下基于有限信息进行多回合的重复博弈 。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在公开剧本中的表演、在潜隐剧本中讲表达的真实情感都可以看做博弈双方的策略性行为;双重剧本的存在则是博弈中的公开信息;从属者经由潜隐剧本掌握更多真实信息 。在这样的框架下,带来更多信息的潜隐剧本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值得被称为弱者的武器 。
博弈框架下,公开剧本的意义在于提出可置信的威胁,这类威胁包括惩罚和奖励 。值得说明的是,公开剧本虽然是由统治阶层划定的框架,但是因为其本身所设定的规则包含统治的合法性(如仁政、爱民、顺应天意等),因此该框架对统治阶层也有约束性 。违背公开剧本设定的一方,往往会遇到反噬 。例如古代皇权之下的罪己诏 。
公开剧本的一个重要框架是对统治合法性的界定,即构造所谓的统治神话,以解释为当权者和从属者间差异,对统治的合法性给出理由 。自古以来的“君权神授”就是这一点的集大成者 。可以说公开剧本中大量活动都是围绕着统治合法性进行的 。相对应的,这种合法性要求从属阶级接受阶层差异、相信共同历史,稳定统治与从属的关系 。这一系列展示活动包含对质疑统治合理性的展示和顺从统治获得奖励的展示,在“金钱加大棒”的组合中完成了公开剧本的构造,同时与写就了潜隐剧本 。
潜隐剧本作为公开剧本的对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补全从属阶层作为独立个体的属性 。公开剧本对从属阶级的一大伤害是剥夺了个体特征,抹杀了个体独立性 。以统一的姿态(顺应)参与公开剧本,是从属阶级选择的博弈策略 。在传统奴隶制社会中,从属阶级被剥夺了人的属性,变成了主人的财产 。在殖民地社会中,整片土地都丧失了独立性沦为附庸,更遑论个体 。而在集中营、战俘营中同样存在绝对服从 。这些不同的公开剧本都具有统一的特征,即对个体的抹杀,这经由“惩罚--公开忏悔--请求宽恕” 组成 。这些构成了公开剧本最具力量的实体,对这种实体的回应则是潜隐剧本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