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大全( 七 )


对于那些因果关系,或者本质的一些知识,我们需要理解性记忆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缓解大脑高强度思考带来的疲劳 。
对于差生如何引导
每个班级里都有为数不多的,因为智力原因存在学习成绩差的差生 。对于这样的差生来说,别人一次两次就能很快明白,他们要老师重复多遍也不得要领,很多教师更加严格地监督他们的课堂学习,甚至让他们死记硬背,收效甚微 。
其实每个差生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理解不同,他们表现为不感兴趣、漠然 。如果教师能善于发现每个差生的兴趣点,找到课外有哪些他感兴趣的爱好,通过他的爱好和大自然里的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再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就会出其不意地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不是拘泥于课堂上的死扣细节 。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就是学会熟练地读写能力,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对初中生的要求在阅读中找出完整的逻辑性,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找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
能做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把重点内容简要地写下来,学会课后复习,这是孩子们学习技能的基本掌握 。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取得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只有精神生活上的放松,身心才能真正放松,身心的放松才能激发智力的提升 。
有些教师为了讲课通俗易懂,费尽精力,从学生脑力活动来看,这样的课程流于平庸了 。没有思考力的授课,让学生的脑力活动降到了最低,就没有掌握新知识的可能性 。
掌握知识就像盖一座房子,老师只给学生提供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让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去造成,不要让老师替学生去盖房子 。
只有学生亲自动手,他们才会去主动思考,反复操作、实践,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授课教书,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而是找出在生活中某些事情或现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支配下,去书本中积极地去寻求理论答案 。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师成长的教育宝典,教学工作的修炼手册,也是家长关注自己孩子,懂得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关于心理学常识的启蒙书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未来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需要教师给他们正确的引领,让孩子们用知识和智慧去探索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想成为教育者的你,不能错过教育学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