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

1、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会的 。树脂发出的气味有毒 。苯乙烯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 。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 。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乙烯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
树脂的分类:
1、按来源
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之分 。天然树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合成树脂是指由简单有机物经化学合成或某些天然产物经化学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产物,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其中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 。
2、按合成反应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 。加聚物是指由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链节结构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相同,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
缩聚物是指由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结构单元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不同 , 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
3、按分子主链组成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 。碳链聚合物是指主链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
杂链聚合物是指主链由碳和氧、氮、硫等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酰胺、聚砜、聚醚等 。元素有机聚合物是指主链上不一定含有碳原子 , 主要由硅、氧、铝、钛、硼、硫、磷等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有机硅 。

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

文章插图
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有毒吗?有毒,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在3类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1月26日更新资料显示:3类致癌物为对人类是否致癌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清单中 。
该产品具有高强度、低重量的特点 。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
扩展资料
随着三种成分比例的调整,树脂的物理性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1、1,3-丁二烯为ABS树脂提供低温延展性和抗冲击性 , 但是过多的丁二烯会降低树脂的硬度、光泽及流动性;
2、丙烯腈为ABS树脂提供硬度、耐热性、耐酸碱盐等化学腐蚀的性质;
3、苯乙烯为ABS树脂提供硬度、加工的流动性及产品表面的光洁度 。
ABS树脂可与多种树脂配混成共混物,如PC/ABS、ABS/PVC、PA/ABS、PBT/ABS等,产生新性能和新的应用领域 , 如:将ABS树脂和PMMA混合,可制造出透明ABS树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合物无毒 。至于很专业的解释我不能提供给你,但是,这些天我替一家企业做标准化 。他们的原料里面有剧毒的丙烯腈,还有丁二烯(易燃易爆),经过高危的聚合工艺后,生成乳胶制品,这产品是无毒的 。所以 , 你放心,无毒 。
丙烯腈-苯乙烯(Acrylonitrile-Styrene,A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rtadiene-Styrene,ABS)共聚树脂
聚合物本身没毒,但是如原料质量不好,可能会存在微量的聚合单体,以及加工助剂,这些都是有毒的
ABS呗 , 没毒?。》判膥~我从事丁二烯生产操作的!我们的原料都是供给给ABS
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

文章插图
3、聚苯乙烯有毒么?普通的聚苯乙烯树脂是没有毒的 。一般的聚苯乙烯是没有刺鼻性气味、也没有颜色的透明的颗粒物 。它的外形跟玻璃有点类似,脆脆的,透明度非常的高,聚苯乙烯的透光率最高可以超过百分之九十 。除此之外,聚苯乙烯还有着非常好的绝缘性,不导电,容易上色,而且还耐腐蚀 。
扩展资料:
聚苯乙烯的应用仅限于低端产品,如食品包装、玩具、衣架、容器和某些消费性电子产品 。然而即使在这些领域,PS仍可能逐渐被更廉价的原料如聚丙烯所取代 。在新款游戏机、手机和MP3播放器生产中 , 已大量使用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来取代聚苯乙烯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聚苯乙烯
无毒 。
普通聚苯乙烯树脂为无毒,无臭,无色的透明颗粒,似玻璃状脆性材料,其制品具有极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绝缘性能好,易着色,加工流动性好,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好等 。
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处在于性脆 , 冲击强度低 , 易出现应力开裂,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
扩展资料:
用途
聚苯乙烯易加工成型 , 并具有透明、廉价、刚性、绝缘、印刷性好等优点 。可广泛用于轻工市?。沼米拌彰髦甘竞桶暗确矫?。在电气方面更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可以制作各种仪表外壳、灯罩、光学化学仪器零件、透明薄膜、电容器介质层等 。
可用于粉类和乳液类化妆品 。用于粉饼有很好的压缩性,可改善粉的黏附性能 。赋予皮肤光泽和润滑感,是代替滑石粉和二氧化硅的高级填充剂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是无毒的 。
苯乙烯(Polystyrene,缩写PS)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日文名称为ポリスチレン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
物化性质:
结构简式:
密度:1.05 g/cm3
电导率:(σ) 10-16 S/m
导热系数:0.08w/m.k
杨氏模量:(E) 3000-3600 MPa
拉伸强度:(σt) 46C60 MPa
伸长长度:3C4%
夏比冲击试验:2C5 kJ/m2
玻璃转化温度:80-100℃
热膨胀系数:(α) 8×10-5/K
聚苯乙烯
热容:(c) 1.3 kJ/(kg?K)
吸水率:(ASTM) 0.03C0.1
降解:280℃
聚苯乙烯玻璃化温度80~90℃ , 非晶态密度1.04~1.06克/立方厘米,晶体密度1.11~1.12克/立方厘米,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 。导热系数30℃时0.116瓦/(米?开) 。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 。此外还有全同和间同以及无规立构聚苯乙烯 。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间同聚合物有部分结晶性 。
分类:
聚苯乙烯(PS)包括普通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 。普通聚苯乙烯树脂为无毒 , 无臭,无色的透明颗粒,似玻璃状脆性材料,其制品具有极高的透明度 , 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绝缘性能好,易着色,加工流动性好,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好等 。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处在于性脆,冲击强度低,易出现应力开裂 , 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
纯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是没有毒性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就没有毒 , 但要求是纯净的聚苯乙烯 。
但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就要添加塑料添加剂来改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的一些性能 。添加剂就不一定能保证是无毒的了 。还有很多废旧塑料的再用,也难保证无毒 。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
九十年代中期盛传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有毒 , 特别是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有毒,聚苯乙烯泡沫板一旦燃烧,就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 。以至99年禁止使用发泡餐具 。
后来很多专家出来说明没有毒,如Worldeps.comTechnology报道:
EPS不会产生二恶英,为环境友好材料
2004-9-4 13:48:01
众所周知,EPS源自于石油产品,其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较容易达到排放标准,它的制品加工过程更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无污染物产生,为洁净生产 。对于近年有人提出的EPS燃烧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说法,业内专家持否定态度:因为EPS的基本构成是碳和氢,不含有害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 完全焚烧的残灰中不含铅、镉等重金属;因空气不足导致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碳黑,不属于有害物质 。
专家表示,二恶英是碳、氢、氧、氯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且二恶英的生成条件为在一定浓度的氯存在且反应温度为250~400℃时,EPS不含氯,单独焚烧时在理论上不产生二恶英;对于有人提出的大气中存在的微量氯可能参加反应 , 从而生成二恶英的说法,日本EPS回收委员会委托外部机构进行了检测,结果在燃烧生成物中没有发现二恶英 。
德国学科研究共同体在1992年研究了EPS与纸浆模塑、再生硬纸板的寿命周期评价,得出的结论是:EPS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很小,可称为环境友好材料
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

文章插图
4、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丁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有毒吗?当然有毒,我的单位就是做苯乙烯的,原料就是乙烯和纯苯!
乙烯: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 。
液体危害:冻伤会造成组织损伤
蒸汽危害:眼睛:轻微刺激;
皮肤:无刺激;
吸入:乙烯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吸入高纯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吸入75%~90%乙烯与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麻醉;吸入低浓度乙烯,可引起疼痛消失 。长期接触乙烯,可引起头昏 , 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 。
纯苯:外观: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 。能放出有毒蒸气 。
危害: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发生急性苯中毒 , 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 。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感染等 。苯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 。
苯乙烯: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 , 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 , 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 。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丁烯:丁烯各异构体毒性相似,均属低毒类 。毒性基本上与其他烯烃相似,但低于戊烯,大于丙烯4.5倍,主要是单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作用 。液态丁烯可引起皮肤冻伤 。
1.急性毒性
1-丁烯浓度在易燃范围为麻醉剂,小鼠吸入2h,绝对麻醉浓度为350g/m3,LC100为600g/m3,LC50为420g/m3 。40g/m3时,兔屈肌反射受抑制 。
2-丁烯对小鼠约300~400g/m3浓度时引起深麻醉,对粘膜刺激作用小 。
异丁烯LC50,小鼠吸入2h为415g/m3;大鼠吸入4h为620g/m3 。麻醉作用与脑内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
2.慢性毒性
小鼠100mg/m3整天接触,连续140天,36天后拮抗肌时值比值减?。?3天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 , 并可见吞噬活性减弱和吞噬指数降低等 。
丙烯: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
这些都是我们单位劳动手册上的!
其实化妆品都是化学物质做的 , 化学物质多多少少都是有毒的,所以化妆品最好少用 。但是也不要过分担心,这些产品应该都通过国家质检的 , 不然国家不会允许生产,全世界那么多人用化妆品岂非都要遭殃?再者我们生病吃的西药也都是化学品 , 生产期间是很毒的 , 但是不也治病吗?所以建议化妆品一类少用 , 但不必担忧!
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

文章插图
5、聚苯乙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近两年来一直成为新闻媒体炒作的热点 , 自1999年10月17日《XX晚报》题为“发泡餐盒与您拜拜”一文称“……一次性饭盒在65℃以上的高温中就会产生这种(指二恶英)物质 , 吃一顿热饭 , 开水冲泡一碗方便面的同时,‘二恶英’也被吸收了 , 这实在令人不寒而栗……”,该信息传出后,国内许多报刊都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加以转载,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普通消费者,由于过去长期使用过发泡塑料餐具以及吃过发泡塑料碗装方便面而惊恐万分,甚至有人质问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对人民健康如此不负责任,听任这种“强致癌”餐具长期在市场流通,危害百姓?为了澄清真相,长期从事塑料加工科技管理、行业管理和信息研究方面的工作者们发表了“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与二恶英无关”的文章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于2000年9月7日邀请了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和教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从二恶英的产生条件、来源以及发泡塑料餐具主要原料如聚苯乙烯及丁烷发泡剂等的结构组成、性能、聚合工艺、加工过程、使用环境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是:发泡塑料餐具不具备产生二恶英的条件,因此明确指出: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不含二恶英致癌物质 。会后 ,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轻工报、中国环境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导,此后发泡塑料餐具有毒的问题似乎平静了一些,但近月来,一些新闻媒体和某些人又无休止地发布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有毒的新闻,现把近期报刊、电视台有关此问题的误导摘录如下:
⒈2000年11月北京XX报转登昆明X报一则消息:“…昆明XX医院X医生称发泡塑料餐具含有双酚,会导致男性变女性…”,该消息在广东、江苏也广为传播 。
⒉2001年3月2日北京X报生活盲区XX采访人员,在一篇题为“您还敢吃桶装方便面吗”的文章中称:“…据专家介绍,食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包装桶装方便面 , 其危害程度甚至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严重 。…只要温度超过65℃ , 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侵入食物 。如果在生产发泡塑料餐具的原料中,有害物质浓度超标 , 毒害就更大,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 。”
⒊今年3月15日北京市XX协会发布(权威发布)今年第一号消费警示:“温度一过65℃,发泡塑料餐具就有毒…有害物质将侵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中枢神经造成损害…… 。”
⒋今年3月15日一份XX通讯社撰写的文件中 , 北京市XX研究所教授级高工XXX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使用中遇热,食用后会损害人体健康… 。”
⒌北京市XX协会在今年3.15消费服务指南第七个问题“发泡塑料包装的危害有哪些?”中指出:“发泡塑料包装在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在温度较高时,它的内部有害物质就析出来,凝结在食品里,特别是凝结在脂肪里,人们食用后,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害,也引起人们机能变异 。这种现象是已被我们科学家证明的问题 。尤其方便面被发泡塑料污染更为严重,所以发泡塑料已成为我们最严重的健康杀手…… 。”
⒍今年3月15日晚北京X电视台3.15节目中,XXX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仍继续宣称发泡塑料餐具会放出二恶英的怪论 。
⒎今年3月23日上午北京X电视台“北京您早”节目中,又重提发泡塑料餐具会释放二恶英,北京XX大学教授XXX称:“发泡塑料餐具有毒 , 其低聚物会渗入食品 , 伤害人体…… 。”
⒏2000年9月18日XX日报经济版 , 一篇题为“白色不禁,绿色难兴”的报导中称“发泡餐盒有害物质会遇热释放 , 随着食物进入人体,长期使用会影响神经中枢并引起心律不齐,还会损害肝、肾等,所以1999年初,国家经贸委已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 , 列入2000年底前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限期淘汰的产品目录 。” ………………
上述这些“发泡塑料餐具有毒”的论调,口口声声说有科学根据,已被我们科学家证明… 。如若有真实根据,那么我们希望把其根据和证明公布于众 , 让消费者分辨真假 , 真的与它“拜拜” 。如若没有足够的试验检测数据,则应持求实的态度,不应人云亦云 , 更不应该无中生有 , 混淆视听;而且缺乏根据的不科学的宣传,会给政府宏观决策带来错误的影响,对广大群众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造成思想混乱,给产品声誉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 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目前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对人体危害论,不外乎以下几种观点:①发泡塑料餐盒受热65℃时会产生二恶英;②聚苯乙烯中含有残存单体或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致毒的问题;③聚苯乙烯发泡餐具遇热会释放出二聚体、三聚体等危害人体物质的问题;④聚苯乙烯含双酚类 , 导致男性变女性的的问题 。为了澄清上述所谓“毒性”问题 , 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和数据,谈谈我们的看法:
⒈关于“二恶英”的问题
过去多篇文章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已阐述比较清楚 , 但还有一小部分人仍无休止地宣称发泡餐盒会放出“二恶英” 。现仅概括以下几点再次澄清: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和数据介绍,“二恶英”的产生来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工业生产中的部分杂质,如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某些农药、防腐剂、除草剂和油漆添加剂)时,加热过程可以产生副产物二恶英杂质;②某些产品工业化过程的副产物,如二恶英往往作为副产品和杂质的形式存在于纸浆漂白和工业冶炼过程中;③城市垃圾由于在350℃左右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大量“二恶英”,这是其主要来源;在发达国家中 , 该来源约各占二恶英总生成量的90%以上 。此外,使用含氯清除剂时,汽车尾气也可产生微量二恶英 。由上述二恶英的生成条件和产生源可以得知,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与二恶英无关,因其既不属含氯有机化合物,而在使用时 , 又仅在100℃以下,何以算得上高温 。
⒉关于聚苯乙烯中含有残存单体或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致毒的问题
关于含残存单体的问题,据生产厂家提供数据,我国生产的聚苯乙烯是严格执行国家苯乙烯单体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的标准 , 美国食品及药物总局(FDA)认可标准为5000ppm,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用于制造食品包装用的塑料制品及容器用的聚苯乙烯,其挥发性物质(苯乙烯、甲苯、乙苯、异丙苯、正丁苯等)的总浓度必须在5000ppm以下 , 但作为用于热汤的发泡类聚苯乙烯容器,其总浓度必须在2000ppm以下,其中,苯乙烯及乙苯的浓度分别不得超过1000ppm 。
而关于餐盒受热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的问题 , 这是无科学根据的,因聚苯乙烯比较稳定 , 苯环不易打开,而解聚成单体的温度必须在250℃以上 。即使原料中含有标准中允许的极微量单体,据台湾行政院环保署署长郝龙斌在“保丽龙餐具”一文中指出 , 这些单体会立刻汽化到空气中,残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残留,由于其量甚微,正常人的肝脏足以通过新陈代谢排除出去,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据英国《增强塑料》1992年第二期报导,美国环保局(EPA)已将被认为是致癌物的苯乙烯 , 从“致癌物”名单中沟消了 , 美国《材料工程》杂志中一篇报告指出:上述决定是基于一篇科学资料的扩大研究,以及美国环保局饮水司(ODW)认可后才发表的 。在美国联邦(材料)注册中 , 苯乙烯最终被裁决为“不被视为具有足够致癌潜力的化合物”这一类物质 。饮水司指出,在充分地进行饮用水研究中,未发现苯乙烯具有致癌反应,此决定已经纳入在EPA制定的关于饮用水杂质最大含量的38种化学物质的最终规则中,其中苯乙烯含量为0.1mg/l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危害 。
⒊关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等,会挠乱人体内分泌作用的问题
此问题出于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河村叶子等人,在1998年5月13日日本卫生协会上发表的一篇题为“食品用聚苯乙烯制品的苯乙烯聚物”的论文,后经一些新闻媒体炒作,在日本也曾一度引起思想混乱 。日本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分析评价工作,关于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致毒的问题已基本澄清 。首先,日本聚苯乙烯工业协会委托TNO(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以及食品药品安全中心等研究机构,进行安全性确认试验,并公开其结果 , 对二聚体、三聚体发表了“安全宣言”,宣告其搅乱人体内分泌作用问题的终结 。日本环境厅于2000年7月召开第一届搅乱内分泌化学物质研讨会上获得的共识是:“因在技术上测定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的危险度是不现实的,没有必要考虑,从而,得出结论不再将它列入调查对象之中” 。该厅于2000年10月31日召开的2000年度第二届“搅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研讨会”上,宣布决定不再将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和正丁基苯等化学物质,列入该厅制作的“环境荷尔蒙(我国译为“激素”)名单”之中 , 该厅还决定改版“SPEED’98”,重编一本“2000年10版”正式公布: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将从环境荷尔蒙名单中删除 。此外,对于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的问题,日本厚生省、通产省、农水省等也已明确表示 , 它不属所谓搅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据此,日本政府已正式为过去几年中一直困挠着苯乙烯行业和聚苯乙烯制品行业以及社会上的“环境荷尔蒙骚动”,画上了句号 。
⒋关于聚苯乙烯含双酚类的问题
图1 图2
不知提出此论点的专家有何科学根据?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发泡塑料餐具是由通过国标检测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得,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其分子结构见图1. 。而双酚类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的单体,可分为双酚A(由苯酚和丙酮为原料)和双酚F(由苯酚和乙醛为原料)两种,其分子结构见图2. 。由于上述两种分子结构可以得知,它们不是同一类型的物质,聚苯乙烯没含有双酚结构,也不可能含有双酚杂质,我们也没有从文献查到双酚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的报导 , 因此关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含有双酚,将导致男性变女性的怪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另外关于国家经贸委2000年发布的《6号令》是关于“禁毒”令的问题,我们曾走访国家经贸委有关领导,他们明确表示《6号令》中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列入2000年底前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限期淘汰的产品目录,是出于从环保方面的考虑,没有涉及其是否有毒问题 。因此,将国家《6号令》说成是禁毒令的报导是不真实的,其流毒甚广,必须澄清 。通过上述国内外资料及试验分析证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是安全的 。但同时也应深刻地认识到 , 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 。我们认为除了通过有关部门制订有关法规、妥善管理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外,主要应通过科技进步的方法进行治理 。如何从材料角度减轻或抑制其污染程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塑料行业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我们满怀信心与全国塑料行业工作者一起 , 以再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好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给环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期望其在不久的将来,在满足市场需求、方便人们生活中重放异彩 。
最后衷心的希望各新闻媒体,应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人云亦云,给广大的消费带来消费误导 。科学是严谨的 , 来不得半点虚假 。因此“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有毒论”也可休矣!
【苯乙烯致癌吗,树脂气味会不会致癌?】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