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居生活诗词 湖居生活( 五 )


从诗的结构来看 , 这是符合实际的 。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 , 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 , 不仅写得层次分明 , 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 , 就象“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那样 , 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 , 毫不费力 。
然而 , 诗人从这里的起句 , 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 , 主人盛情留客 ,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 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
“腊酒” , 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 。
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 。
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 , 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
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 , 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 , 指小猪 , 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
它的妙处 , 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 , 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 , 出语自然天成 , 又富于哲理 , 耐人咀嚼 。
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 ,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 , 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 , 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 , 忽与前山通 。
”到了宋代诗人手里 , 也有所描摹 , 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 , 忽见千帆隐映来” 。
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 , 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 , 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 , 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 。
但在意境的开拓上 , 可以这样说 , 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 , 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 , 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 , 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 , 描绘得宛然在目 。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 , 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
《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 , 不独善写难状之景 。
”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 。
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 , 而且用语浅近 , 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 , 然而出人意表 。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 , 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 , 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 , 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 , 面对重重艰难险阻 , 不退缩 , 不畏惧 , 勇于开拓 , 发奋前进 , 那么 , 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 , 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 。
“春社” ,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 。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 。
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
当这一天将来临时 , 村子里不断的吹...
沁园春带湖居将成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苏轼 天欲雪 , 去满湖 , 楼台明灭山有无 。
水清出石鱼可数 , 林深无人鸟相呼 。
腊日不归对妻孥 , 名寻道人实自娱 。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
纸窗竹屋深自暖 , 拥褐坐睡依园蒲 。
天寒路远愁仆夫 , 整驾催归及未晡 。
出山回望云木合 , 但见野鹘盘浮图 。
兹游淡泊欢有余 , 到家怳如梦蘧蘧 。
作诗火急追亡逋 , 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东坡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似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