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居生活诗词 湖居生活( 六 )


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
原名苏轼 , 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眉山三苏之大苏 。
出身于寒门家庭 , 幼年承受家教 , 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 , 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
既长"学通经史 , 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 , 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 , 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 , 扩大了词境 , 前人有"无意不可入 , 无事不可言"之评(《艺概》) 。
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 , 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 , 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 。
苏轼在词中 , 更多地倾入自我 , 表现个性 。
如〔沁园春〕"孤馆灯青"写青年时代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写贬谪后孤高自赏 , 不肯随人俯仰的情绪;〔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 , 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 , 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 。
这些词作都是很有个性特色的 。
苏轼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 , 以清新隽秀的语言 , 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 , 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 , 为读者提供了一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农村风俗画 。
可以说 , 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 , 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
在坎坷的境遇中 , 苏轼就是苏轼 , 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 , 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 , 他所到之处 , 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 , 处处留有“政声” 。
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 , 修建苏堤;苏轼无事不可入诗 , 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 , 各种题材 , 他都能恰当地点染 , 融触处生春 , 无不如意 。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 , 有“韩如潮水 , 柳如泉苏轼(1037~1101年)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 , 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 ,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提到他 , 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 , 几乎无人不知 , 无人不晓 。

欧如瀚 , 苏如海”之喻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当汴州 。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林稹一泓清可沁诗脾 , 冷暖年来只自知 。
流出西湖载歌舞 , 回头不似在山时 。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 , 不觉船移 。
微动涟漪 , 惊起沙禽掠岸飞 。
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 , 香满西湖烟水 。
急雨打篷声 , 梦初惊 。
却是池荷跳雨 , 散了真珠还聚 。
聚作水银窝 , 泛清波 。
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 , 晚动归桡出道场 。
卢橘子低山雨重 , 棕榈叶战水风凉 。
烟波澹荡摇空碧 , 楼殿参差倚夕阳 。
到岸请君回首望 , 蓬莱宫在海中央 。
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 , 祖帐离声咽管弦 。
翠黛不须留五马 , 皇恩只许住三年 。
绿藤阴下铺歌席 , 红藕花中泊妓船 。
处处回头尽堪恋 , 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 , 不多饮酒懒吟诗 。
欲将此意凭回棹 , 报与西湖风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