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历史事件 中兴事件 古诗词( 二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跟历史有关的古诗词有关历史的古诗词: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
二、与诸子登岘山唐代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
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