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历史事件 中兴事件 古诗词( 四 )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 。
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
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 。
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
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
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
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 。
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
《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
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有忘怀世事 。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 。
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 。
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
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 。
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 。
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
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 。
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爽,风格各异,但都情意真切 。
从我国古代小说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
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 。
《世说新语》记载...
故宫的历史,诗词,楹联,故事传说 。
故宫(Palace Museum,Forbidden City)故宫旧称紫禁城 。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
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 。
俗称五凤楼 。
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 。
明廊相连,宏伟壮丽 。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 。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
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
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 。
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
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