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历史事件 中兴事件 古诗词( 三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四、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 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望西都,意踌躇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
关于诗歌的历史&关于古诗的历史三百零五篇诗 。
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
它委婉含蓄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的艺术特色,前人有“五言之冠冕”的赞誉 。
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很高 。
汉初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散文,思想敏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 。
后期至东汉的散文虽有骈偶化发展的倾向,但能够保存汉初关注现实,指摘时弊的文风 。
而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 。
它敢于批判、敢于歌颂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人们所称道 。
从文学的角度看,司马迁以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使它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
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飞将军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等 。
《史记》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变化多样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的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 。
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语热情地评价《史记》杰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 。
可以和《史记》相提并论的是班固的《汉书》 。
《汉书》记事详赡,写得也颇为精彩有自己的特色,但班固恪守儒家思想准则,来写入记史,显得拘泥和保守,成就稍逊于《史记》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 。
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诗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
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 。
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 。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 。
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
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 。
“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