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1、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 , 于是登上昆仑山顶 , 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 , 服下此药 , 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当机立断 , 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 , 向天上飞去 。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 , 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故事二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 , 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 , 曾跟随仙人修道 , 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 , 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故事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 ,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 , 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 ,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 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 , 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2、中秋节的真正来历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 。每当此时,合家团聚 , 其乐融融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 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通常有许多人讲 ,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 , 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 , 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 , 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 ,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 , 二人径自登入月宫 , 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 。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 , 必要赏月一番 。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 。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在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南宋时,民间以月饼相赠 , 取团圆之义 。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 。在元朝末年 , 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 。到了八月十五日晚 , 家家户户齐动手 , 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 。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 一种是有古代祭祀月亮演变而来 , 一种是和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关,但是无论是哪种,中秋节在我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象征 。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非常多的说法 。其一是由古代祭祀月亮演变而来,古时候的历法将每个季节分成三个月,分别对应孟月、仲月、季月 , 而农历八月份的时候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又被称为仲秋 ,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那天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所以习惯性的称为“中秋”,最开始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日子 。
另外 , 中秋节的来历还和我们著名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关 。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之后 , 西王母赏了他一颗长生不老药,但是后羿舍不得嫦娥,变将药给嫦娥保管 , 后来后羿的徒弟逢蒙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便自己吞吃了仙药往月亮飞去,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便将这天定为中秋节 。
无论是哪种说法,中秋节在我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亲人之间相聚,团团圆圆的象征 。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 。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 , 且又多有趣味 。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 , 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
中秋节的来源,与丰收有关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生活与时令密切相关 , 土地的丰歉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 。“冬耕春种,夏耘秋获”,时序到了秋天,就到了丰收的季节 。气候凉爽,而物质丰富,尤其令人愉悦 。此时,人们分配享用各种食物,全心全意地准备新粮、时令瓜果,进行各种祭祀,以示庆贺,也感谢恩赐,祈求来年好收成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3、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
中秋节
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4、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 , 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 , 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 ,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 , 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 , 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网上找的: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 , 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 , 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 , 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 , 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
中秋节时 , 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5、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 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 , 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 , 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 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 , 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 ,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 , 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 , 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家┥铣扇说囊路?nbsp;, 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 , 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简介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秋节来历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二: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 。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三: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