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谚语( 四 )


《学记》中非常注重“敬心”的培养 。“三年视敬业乐群”,“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这是一开始学习就需要去培养敬心,敬心不起 , 学习无用 。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老师得到了尊重 , 老师得到了尊敬,老师所讲的道、所传授的知识 , 就会得到尊重,就会“信其道” , 就会“安其学” 。人们都知道乐知识重要、道理重要、学问重要,就会尊师重教,就会尊重文化,尊重知识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因就在此 。
如何“尊师”?最典型的就是“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古代的国君、皇帝 , 有两种人不能把它当作臣子 , 要去尊重 。哪两种人呢?一是“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 这个“尸”就是当这个人作为祖先被崇拜、祭祀的时候,不能把他视为臣子,因为祭祀祖宗,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信仰 。第二就是老师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 对自己的老师,不能做臣子对待,要敬师 。一个国君敬师,民族自然敬师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知道尊师重教,这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
《学记》告诉我们,“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古代规定的礼就是如此,作为一个老师,如果被皇帝召见,“无北面”,因为皇帝是坐北向南的在尊位,老师如果被召见了,不能够立于臣子的位置的,那么老师的位置是在哪呢?侧面 。不管是东席、西席 。所以老师还有一个称谓,就是“西席” 。
现在的教育现状,现在的社会,尊师只是一个口号,真正尊敬老师的人太少太少 。现在的社会风气,最不好的一点就是所有的人 , 觉得都可以去批评指责教育 。教育是最专业的事,现在变成了最不专业的事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对此指手画脚,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对教育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记》专门用一章来谈尊师,告诉我们尊师很重要,尊师是社会的事 。社会尊师 , 每一个人才可能尊师 , 当每一个人都尊师了 , 教育才会有希望 。
严师出高徒没有错,古人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梦之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零年不可侵犯,有时令人忘而生畏 。“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艺精靠勤学苦练没有错 ” 。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我们一般都理解为:有严格严厉严肃的老师,就能培养出水平比较高的徒弟 。
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严:严格,一丝不拘 。出:产生,此指培养出来 。高:本领高超 。整条意思:一丝不拘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