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人文风俗( 三 )


九江春牛习俗
春牛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 。泥捏纸粘而成 , 也叫“土牛” 。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 , 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
九江的 春帖子
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 。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
九江的鱼文化
九江的鱼文化,在“鱼肴”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九江人会捕鱼,会养鱼,爱吃鱼,也会吃鱼 。九江的厨师特别会做鱼是有名的 , 精湛的烹鱼手艺代代相传,形成了一批著名鱼菜,像九江雄鱼头、九江鱼片、糖醋鳜鱼、红烧鲤鱼、清蒸鲫鱼、黄丫头煮豆腐、泥鳅钻豆腐、银鱼炒蛋、炒乌鱼片等都是具有九江风味的鱼肴 。最讲究的是著名的“浔阳鱼席” 。相传宋代江州“浔阳楼”酒家便以“浔阳鱼席”著称 。《水浒传》中有宋江等梁山好汉登楼饮酒、品赏鱼席情景的文学描写 。浔阳鱼席全部以九江水产为原料,用传统的烧、蒸、炒、炖、焖、溜等多种方法烹制而成,品种五花八门 。更具本地文化特色的是,浔阳鱼席菜谱的雅名,往往取自古浔阳的人文趣事或美景胜迹,如“浔阳遗韵”、“烟水映波”、“浪井涛涌”、“宝塔锁江”、“能仁佛手”、“琵琶古亭”、“周瑜点将”、“陶公五柳”等 。
由于鱼文化的长期浸润,九江的民风民俗也有许多打上了鱼文化的烙印 。九江人鱼肉并重 , 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请客办酒,讲究“无鱼不成席”,怎么也得上盘鱼以示“加敬” , 不仅因为“鲫鳜鲤鲂,美如牛羊”,更因为有“鱼(余)”就意味着福禄有余,年年有余,吉祥完美 。因此,传统摆宴席,鱼是最重要的一道菜 , 主人奉上一盘鱼,鱼头必定对着席面上最重要的人物 , 以示尊敬与祝福 。九江与鱼文化有关的风俗很多,打造渔船作兴吉祥的口彩 , 贩鱼苗有业内的行话,开湖撒网讲究禁忌 , 等等 。它们从各自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九江渔民与鱼紧密相联的生命追求、心理动态,乃至语言习惯 。
九江的鱼文化,还体现在九江人特别是渔民的审美活动中 。渔歌、渔鼓、鱼灯 , 以及彩龙船、蚌壳精表演等,是九江常见的、男女老少都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简而言之 , 人文 , 即重视人的文化 。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