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雄踞欧亚21万年,为什么面对智人会迅速败亡( 四 )


尼安德特人的石器
在智人战胜尼安德特人这件事上,穿衣服和盖房子很重要 。在尼人遗址中从未发现过任何制衣工具,只有能用于制作毯子的刮刀 。这与同时代的智人遗址形成鲜明对比,智人遗址中有丰富的骨针和骨锥,证明他们已经穿上了衣服,这大大增强了御寒能力 。
旧石器晚期 , 尼人的居所大多限于天然形成的洞穴和岩棚,而智人已经开始兴起了"建房热",很多智人到开放的空间建造居所,其居所还划分为不同区域 。与尼安德特人相比,智人的生活更有组织性 。
智人的石器
人种间的杂交和融合与智人的杂交是尼安德特人种群数量锐减的又一个原因,但种间杂交只可能发生在局部地区,均匀地吸收整个物种是不现实的 。
根据分子遗传学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生活的现代人其基因组中不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欧洲和亚洲的人口中尼人基因占整个基因组的1-4% 。这证明尼人和智人的杂交发生在黎凡特地区,这里是智人走出非洲的第一站,他们从这里走进欧洲、中亚和东亚 。
现在含尼人基因最多的不是欧洲人 , 而是东亚人,后者的尼人基因占比高于欧洲人10-20% 。这说明智人在北进和东迁过程中与尼人发生了多次杂交 , 而其中一次只有东亚人的祖先参与了 。
在东南欧发现的一些史前智人残骸 , 既有现代人的特征,也有现代人及其非洲祖先都不具备的尼人特征 。由于尼人和智人没有直接的演化关系,出现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杂交 。2015年在罗马尼亚发现的一具约4万年前的智人骨架 , 其基因组中尼人成分比现代人的比例更高,据推测杂交仅发生在4代以前,也就是说这具骨架主人的高祖父母或外高祖父母就有一个是尼人 。
尼人的基因只存在于现代人的细胞核中,而不见于线粒体DNA中 。灵长动物的线粒体DNA都是母系遗传的,也就是说杂交只发生在尼人男子和智人女人之间,有专家推测这是因为尼人女子和智人男子无法交配或子代不可育 。
个人更相信的一种解释是,尼人女子的后代都留在了尼人部落中,最后与尼人一起灭绝了 。当时智人仍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人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有智人女子的后代才能与智人一起生活 。
尽管尼安德特人的部落与文化已经消亡,但在严格生物学意义上,他们并没有灭绝,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 , 我们的身体里至今仍流淌着尼人的血 。
虽然尼人和智人属于不同人种,但由于没有生殖隔离 ,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说,他们和智人的不同民族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尼人被人口更多、技术和文化更发达的智人消灭和同化是必然结果,就像我国古代的匈奴、鲜卑和契丹等少数民族,早已堙没在了民族融合的汪洋大海中 。据专家估计,两个人种交锋时尼人约有15万人口,而智人已经有200多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