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二 )


十三、以邑名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 。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 。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 史演变 , 现在已不复存在 。
十四、以乡、亭之名为氏 。现在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
十五、以居住地为姓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
十六、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 。宋戴公之 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 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
十七、以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 二曰仲 , 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但也有例外 。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 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
十八、以官 职为氏 。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一些以官 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
十九、以技艺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
二十、古代异族汉化后改的姓 。
二十一、以谥号为氏 。
二十二、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 ,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 , 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 , 而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姓氏 。中国上古的姓氏有姬、姜、姒、妫、姚、好等,皆从“女”字旁,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
黄帝住姬水之滨 , 以姬为姓 ,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
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 。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 。
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