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简介及其作品( 二 )


 王文统(?—1262),字以道,或云号云臾,金北京府路大定府人 。大约生于明昌、承安间(1190—1200) 。其家世无考,早年经历仅知道曾中经义进士 。按北京大定府于贞佑三年(1215)为蒙古所占,中都也于同年陷落,此后科举会试皆于南京(开封)举行 。文统中进士似应在贞佑南迁之后,时当已移居内地(益都?) 。中举后似未曾担任朝廷官职,故称“布衣” 。据载 , 他“少时读权谋书,好以言撼人”(《元史·王文统传》) , 又曾“聚历代奇谋诡计为一书” , 儒学名臣姚枢、窦默都曾指斥他“学术不正” 。从上述反对派对他的攻讦和显然含有贬意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文统虽然以经义中举,其为学并不局限于儒家 。其实,这也是金朝季年北方许多知识分子的风尚,不独文统一人为然 , 如耶律楚材、刘秉忠都兼通天文、地理、术数、释道、医卜之学,即使以经术闻名的窦默、许衡辈,也曾“诸子百家、兵刑货殖……靡不研究”,只不过文统志趣特在法家和纵横家而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谋略、经济之才无疑比纯粹的儒学更为积极和实用 , 实未可厚非 。
蒙古的连年进攻,使金朝在河北、山东的统治陷于崩溃 , 各地豪强乘时而起 , 盘踞一方 。当蒙古军到来时,他们多纳土归降,被蒙古统治者任为各地军民长官,许世袭统治其境 , 得自辟僚属,当时称为世侯 。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或为寻求庇护以保全身家性命,或为乘机施展才干建立一番事业,纷纷投奔各地诸侯 。文统“以游说遍干诸侯”,起初没有得到赏识,后往见益都行?。ㄉ蕉茨闲惺 。├瞽f , “璮与语,大喜,即留置幕府,命其子彦简师事之,文统亦以女妻璮 。由是军旅之事咸与谘决” 。李璮在当时各路诸侯中占有特殊地位 , 自其父李全以来一直据有山东半岛,根基深厚 , 地理位置有利,享有比其他诸侯更大的自治权;不仅“善用兵”,且能重用士人参谋军事政务 , 志向颇大 。文统谋略超群,又与李璮结为翁婿,成为其亲信谋主,可谓如鱼得水,当能施展雄才,多有建树 。但由于后来李璮的叛乱,文统在山东期间辅佐李璮治军理民的事迹多湮没无闻 。《元史》本传仅载,“[李璮]岁上边功,虚张敌势,以固其位,用官物市私恩,取宋涟、海二郡,皆文统谋也 。”按李璮辖境紧邻南宋部署有重兵的淮东路,蒙宋开战以来,蒙古统治者需要用他来承担东线攻防之责,李璮也借此自重,与蒙古朝廷讨价还价 。蒙古朝廷多次要征调他的军队,都被他以本境防务重(“以一路之兵抗一敌国”)、不宜分军为由巧言拒绝,而且还多赐金、银符和银两让他奖赏所部有功将士 。当时各地“诸侯”均出兵从征 , 人民深受签军之苦,独益都得免于征调 。宪宗二年(1252)和七年 , 李璮出兵从南宋手里夺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涟水诸城,既扩展了辖土,又可以此向蒙古朝廷报功邀赏 。文统为李璮出谋划策者必不止上述诸事,从李璮势力的壮大,忽必烈诸谋士对他的评价以及后来他被骤然重用看来,他在山东治理军民方面应极有成效,所以能声名远播 。忽必烈与其藩府诸臣评论天下人才,就谈到文统,只有姚枢从正统儒学角度指责他“学术不纯”,而对其才干却并无异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