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古诗词的收获体会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一、背诵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 。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
谈谈学古诗的体会
学习了古诗以后,学生大多数能够准确地背诵下来,但是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不够理想,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地利用书上的插图来讲解诗意,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写的独特的意境 。
2、 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要适当地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积极,更主动 。
3、可以让学生练习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儿歌,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就能更一目了然地展示在教师的面前 。
其中,我特别欣赏第1和第2种做法 。
《山行》教后记:石径、比花还要红的枫叶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幸好,我们新教材安排的插图是那样的逼真、形象 。
因此,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先对照插图自己来理解诗句,然后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若学生碰到难点,再从观察插图中去理解 。
结果反映,学生根据插图明白了很多,对诗的意境也更加理解了 。
《赠汪伦》诗是李白乘舟欲去,好友汪伦前来相送,深深的友谊感动了李白 。
李白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送给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好一幅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这段的学习我就通过让学生来演一演 。
当学生上来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踏拍起歌、挥袖道别,我想他们也一定在努力体会其中的情感吧 。
对于古诗的教学是难点,我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和摸索中,我也一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
...
学诗后的收获作文及学习方法,不少于45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不知不觉中,如箭般的时间已把我带进了六年级,带我走进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和古文、中国诗歌、外国诗歌打交道,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两相对照,虽然都是28个字,但不都把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诚挚的思念之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明白了要在最少的字数内把一件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最具体,也明白了浓缩就是精华的含义 。
以前我写作文十分啰嗦,通过这个单元,我的作文有条理多了 。
我的收获远远不止以上说的那些 。
学了那么久的诗歌,我心里早就痒痒了 。
这个星期四,听说老师星期五要我们写诗,我心想:我这次可要大显身手了,我不但要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小作家,而且还要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小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