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泾简介及详细资料( 四 )


化羊庙大殿殿内中间供奉东岳大帝,是道教所封的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 。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文昌君也称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仙 。右边配享是宋朝“关中第一状元”——杨砺 。据《宋史》载,杨砺(930-999),户县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状元,杨砺刚中状元,父亲就去世,故其悲痛欲绝,数日水米不进,以俸禄不足以养母为由 , 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赴任 。不久,又因母病辞官 。后入京,任光禄寺丞 。母亲病逝,服丧期满,转为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后任鄂州知州,因善于治理而名著于朝野 。真宗赵恒登基前任,曾问其何年及第,杨砺默而不答 。后赵恒知其为状元,后悔失言 。从此,对其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 。离世后真宗十分悲痛,冒雨前往吊唁,因车驾进不了胡同 , 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追忆良久 。回朝后,诏令罢朝致哀,追赠兵部尚书 。9米 。墓前石碑刻“宋进士杨砺墓”,为清高宗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户县知事汪以诚立石[1] 。
保护碑刻万岁牌原来竖立在东岳正殿西偏角的“万岁牌”也作了补修和彩绘 。相传,宋真宗赵恒乏嗣无子,受状元杨砺奏荐 , 曾向东岳大帝祈祷求告,果得一子 。真宗为报答神恩 。特赐书:“东岳天齐仁圣帝,”并作成金字牌匾放于化羊庙 。牌高七尺,宽一尺,其中牌座高五尺,雕刻精巧,书法挺秀,肃穆大方 。最有趣者,因牌上有“圣旨”二字 。据说麻雀从未敢妻其上[1] 。
万岁牌民俗古会化羊庙古会,时代久远,历久不衰 。古会是道教活动的集中形式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两次定期举行,每次十天左右 。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约数万之众 , 峰涌而至,云集庙区 , 高峰期每天达万人以上 。赶庙会的人 , 沿途烧香化纸、叩头跪拜 。殿宇内 , 燃烛、烧香、鸣放鞭炮、悬匾酬愿,聚会念经 。各村男男女女,高举旌旗 , 敲着锣鼓 , 列队前往,在鞭炮声中,上供进香 , 谓之“送钱粮” 。会期,还请秦腔剧团,演唱数天助兴 。庙会的很多民俗事象,对研究人们的民俗心理、民俗文化、宗教影响、民间艺术,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1] 。
化羊庙会历史典故古老的庙宇大都有美妙的传说,而化羊庙的来历更见丰富多彩 。庙里的管事、73岁的崔忠彪老人肚里装着很多生动的故事 。顺着他的手指,采访人员看到庙院两侧各有一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座凉亭,东边称望乡亭,西边称吉狮亭 。正像飞凤的翅膀成犄角之势,化羊庙就在二峰回护之中 。他说东岳庙是阴曹地府入口,来者再望家乡最后一眼,一入地府就再也难见天日了 。传说一以前化羊峪叫扈阳峪,相传有个牧童在此牧羊,羊被豺狼吃掉数只,牧童伤心地痛哭 。一位神仙见此情景 , 遂点石化羊,凑齐了羊数,后来此峪便改名化羊峪 。传说二化羊河的龙君是一条得了仙气的百年蛟蟒,常兴妖施法,使河水泛滥,两岸百姓吃尽苦头 。来此巡视的东岳神听到这些事很生气,召来龙君责问因由,下令河水改道 。出峪口改向东行,从无人居住处流过 。临走时还不放心,遣来泰山东岳庙前一座石狮到此守护监视龙君,并将一只凤凰定在峪口 。逃走的百姓纷纷返回家园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东岳神造福于民的大恩德 , 便在峪口河岸修了东岳行祠来纪念他 。传说三金峰寺和牛头山祖师在山中下棋 , 一个放羊娃在旁边观战入了迷,并吃了盘中的一枚鲜桃 , 离开时到拦羊的地方,看见拦羊的棍子还在,羊都变成了石头 。他回到自己的家,家里的人他全不认识,问起他的父母 , 言说那都是隔了好几代的事了 。原来他吃的桃子是仙果,天上一日,世上已百年了 。这个故事很像烂柯山神话传说 。传说四一名叫黄初平的牧童,15岁时在山中牧羊,在山洞里撞见一位道士正在讲经 , 便把羊圈在东坡,自己去专心听经,听完后去找羊,唯见满坡石头 , 哪里还有羊的影子 , 都化为石头了 。丢了人家的羊,他无法回去,便跟着道人云游天下了[2] 。地图信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南13公里的化羊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