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泾简介及详细资料( 六 )


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 。《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 。”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 , 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 。《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
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苏轼《石钟山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 。(《吕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 , 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 。例如:
① 、此之谓三有礼焉 。(《孟子?离娄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 , 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
②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主传》)
此句中的“彼”代处所,指称孙吴政权所管辖的地区 。
3、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心”即为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 。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史记?屈原列传》)
此句中的状语“一篇之中”就是表示范围的偏正短语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就是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 。
④、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中的“何”即为表原因的状语 。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 , 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
此句中的“以荆卿为计” 即为表行为方式的状语 。
3 焉在文言文中有哪几种用法焉
yān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焉,代词 , 那里,指南海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