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原来只需如实观照( 三 )


曾经有一句话: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
说的就是如来,没有“我”的立场,如实观照 。如能达此境界者,方能脱离凡俗,方能实事求是,世间所谓奇迹,不过是普通思维难于理解的平常事 。
坐享,并非能达即空涅槃境界 , 因为,烦恼断不去,烦恼来源过往因缘 , 像一个管道里的水流,过去没有过去,将来也不可能过去,它会堵在你的潜意识里,因缘和合又起烦恼,唯有如实观照,让烦恼过去 , 方能达到清净无我 。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都会因缘灭 , 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觉到的都是现象,并非本质 , 眼见不为实,实不可见,过去不可见,现在不可见 , 未来也不可见,佛法无量,即规律规则无量,以人掌握现有的皮毛知识,并非能够遇见未来 。
文字,是人认识现实的工具,也是创造价值的工具,但它所承载的能量,非常有限,至少在我们认知世界之外,还有很多未知 。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这三大问题,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终极哲学思考,多少人都是思考了一辈子都没有想明白 。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在高中阶段 , 经常写日记,在日记中会把这些困惑写下来 , 直到今天20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是没有想明白 。只是碰巧看到了《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又一次激起了内心深处深藏的那三大命题思考 。
在原著中,丁元英说到: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 , 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都还是停留在解决生存问题之上,只有极少数人天生就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或者天生就具有普度众人的使命 。
这三大问题在我的精神世界如同进入了一个混乱的迷宫 , 你左走走、右走走 , 但是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光明大道 。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 。
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如此多人的喜欢和反复阅读,是因为我们在这本书中见到了众生 , 见到了天地,每一个人都还见到了自己的影子,最难得的是见到本我和真我,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
豆豆有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 , 这是按照出版的顺序 。很多读者去评判三个男主角分别代表一个男人在社会意义上从男孩到男人的成熟、发展过程,是作者背后人物在历史的变迁中 , 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