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 四 )


该折主要描写莺莺为张生送别时的情景,以及分手后莺莺的伤别后忧虑的感受 。该折不仅词句优美,还借用了大量的曲调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堪称为当中的压卷之作 。.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侧面烘托了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 。后两句一问一答,使得景物深含离人的主观色彩,经霜树叶如痴如醉,其实那是离人的血染就的 。这两句不仅说明时间季节,更是绘出莺莺的泪眼之情态,将离别之情描绘的更为凄切,从而表现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形象 。
古往今来又何止一个崔莺莺,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她们不畏封建势力的迫害,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应该学习她们这种执着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己的梦想抱负而奋斗 。至于感情,我们还没有到享受它的年龄 。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改编至一个悲剧故事《莺莺传》 。作者王实甫根据前人的改编,再结合自己的创作,最终将一个大悲剧改成大团圆,打破了封建礼教思想 。从这点说,王实普确实是一个反封建思想剧作家 。
《西厢记》的情节错综,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富有很强的戏剧性 。通过不同的曲词,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 。起初,张生是一个穷苦的秀才,而崔莺莺的身份却是相国小姐,身份的设定不可谓不悬殊,用古代的说,这是“门不当户不对”,可偏偏两人的姻缘被月老撮合在一起 。郎才女貌,本来是很般配的一对,但败在两个人面前的封建的等级制度,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 。张生最终考中状元,得到了社会的地位,但是心中从未忘记崔莺莺,“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可以说,《西厢记》是讲述二人从相知,到相爱,到最后相守的故事 。崔莺莺在乎张生的功名吗?答案是否定的,崔莺莺从来没有嫌弃过张生的出生,也不在乎张生到底能不能高中 。在长亭送别张生的时候,崔莺莺说,“疾便回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张生能不能得官,她是不在乎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爱情是纯洁的,是凌驾于物质、地位之上的,这是作者对爱情的看法 。他用张生和崔莺莺的完满结局打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在封建社会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难能可贵 。
反封建的思想是《西厢记》的主题,而这一观点也影响到了后世文人 。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是反封建思想的代表作,不同程度上都是继承了王实普的思想 。无怪乎后世有人评价《西厢记》为“天地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