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 五 )



《西厢记》读后感


这几天在看王实甫的《西厢记》,真是有趣,金圣叹的评语也有意思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看过书的人大概不多 。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但流传至今,自是有其道理的 。王实甫笔下的这几个角色,真是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下面为各位看官一一道来 。
张生是个痴情种,初见莺莺小姐,惊鸿一瞥便再也无法忘怀 。"我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只觉得小姐也对自己有意,暗送秋波,真是可爱至极 。第二日便拜见住持,谎称要在这寺中住几日,温习功课,聆听教诲,并一再强调要住在靠近西厢的客舍中,"虽不得窃玉偷香,且将这盼行云眼睛打当".听闻莺莺一家要为亡父做道场,为见她一面,备了五千钱,追荐自己早亡的父母 。真是痴情至极 。即见了红娘,直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金圣叹在此处评曰"千载奇文!"这个梗现在的言情剧还会用,在张生道来,真是呆得很,有趣得很 。及到莺莺在花园中烧香,张生便"在太湖石畔墙角儿头等待,饱看他一回,"读着好笑,全无猥琐之态,活生生一个痴情种 。
再说莺莺姐姐,也很有意思 。张生初见莺莺,只是一瞥,莺莺便转身离开,大家闺秀,当是如此,万万不能轻浮的 。彼时莺莺并未留意张生,一直到花园中烧香,与张生对了首诗,佩服他的才气,那时也只是敬慕 。而后孙飞虎带兵发难,崔母许亲,张生解围,才写莺莺对张生之情 。事后崔母宴请张生以答谢救命之恩,这一段也很有趣,红娘云:"小姐今日起得早也 。"莺莺却说"若不是惊觉人呵,犹压着秀衾卧 。"我是被人吵醒,所以起这么早啊 。这一段,将莺莺急切见到张生,却又羞于表露出来的情感刻画出来 。
其他角色如红娘,崔母,法本,惠民等都是生动形象,个性鲜明,这里就不具体讲了 。再来说说金圣叹的评语,那也是有趣得很,虽说评语过多了一些,但确实评得好,评得妙 。"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偢人待怎生!"读这后一句七字,"悄然废书而卧者三四日,不茶不饭,不言不语,如石沉海,如火灭尽者,皆此七字勾魂摄魄之气力也 。"说这《西厢记》该当扫地读之,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焚香读之,期鬼神之通;对雪对花读之 。古人读书,真是有腔调 。
初读元曲,是李元洛的《元曲之旅》一书,算是启蒙了,后来又读了几本介绍性的读物,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我看的第一部杂剧,写得也是好,对元曲自由大胆的行文风格很是喜欢 。有元一代,文人地位不高,但创作环境倒是自由,因而元曲这一艺术形式非常通俗,在当时应该算作是"流行歌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