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 六 )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汉卿的一曲《不伏老》,很有韵律感,个性十足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相较于唐诗宋词这类阳春白雪,更多了几分下里巴人的畅快!可惜对于"元曲"这一艺术形式,世人知之者甚少,真是可惜!最出名的大概是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了,属于散曲 。记得在欢乐颂里,有一处便是讲奇点与安迪聊元曲,不知看过这部剧的有没有印象 。

《西厢记》读后感


元杂剧四部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这四部剧里,《西厢记》是我从头到尾看的唯一一部 。
《西厢记》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剧中人物了 。剧中的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和媒人,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他们相互映衬 。就崔莺莺的个性而言,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
崔莺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生活在家庭的中间,他带着青春的忧郁玩耍 。在封建社会,妇女经常被教导“不说恶,不见恶,不听恶”和“三从四德” 。崔莺莺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生的好家庭 。但当她遇到浪漫优雅的张生时,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对方 。当她明显注意到一个陌生男人在盯着自己看时,她的反应是“抱着香肩,只有笑扭花” 。剧本里媒人催她回避,她回应是:最后回头看 。此时盈盈的行为已经忘记了封建礼教的规则,盈盈的性格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难想象 。这个年纪的她,青春期好像有点叛逆的心,但毕竟是封建礼教下的好家庭 。她一方面强烈追求爱情,看似让人佩服,但另一方面也对媒人有所顾忌,所以性格温婉从容,聪慧狡诈 。当她看到自己有时严肃,有时笨拙,有时笨拙时,
《西厢记》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人物,值得人们钦佩和研究 。事实上,这些人物也是成功者创作的一部古代经典爱情剧的基础 。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欣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大概认识 。
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