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四 )


【课堂实录】
师:(板书1+2= )这个数学题的答案是多少?
生(齐答):3 。
师:确实1+2的答案就是等于3 。这个数学题它的答案就是这么回事,这么惟一 。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的答案往往就不是这么单一啦,那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随着美国大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一起去看一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
(生默读课文,完成教师口述的读书要求)
(师板书课题,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发现很多孩子在课文上留下了阅读记号)
师:好,很多同学读完了第一遍,接下来,再请大家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 。同时把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如嘴巴、耳朵、眼睛……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它要告诉我们些什么?
(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本)
(师板书讨论的话题:①“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②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③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④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过这方面的什么经验吗?⑤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⑥作者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术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乒乓球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生读完文本静下来)
师:好,下面请大家在刚才读文本的基础上,独立的思考黑板上的几个话题,看能否自行解决它 。
(生进入独立思考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文本中圈占勾画,在稿纸上记录)
(师走到学生中,观察孩子们学习的状况,发现一些闪光点或存在的问题,和孩子们个别对话)
师:很多同学学得非常不错,他们在文本中有圈点勾画,在稿纸上有记录,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
(生仍积极自主地学习,有的没有记录、无勾画的学生悄悄补上这一环节)
师:好,现在我们已独立自主地探究完了黑板上的6个话题 。下面,就请大家在我们的学习小组里把我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告诉给你的同伴,和你的同伴进行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们各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告诉全班同学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
(学生分组进行认真而激烈的交流)
(师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看孩子们交流的情况,不时对合作学习作一点指导:小组中要有负责记录的同学,要有准备代表小组意见发言的中心发言人)
师:刚才大家交流得非常不错,很认真,看来大家确实进入到文本中去了 。下面,我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每个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展示一下 。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回答第1个问题 。我们小组认为:如果一个人他把正确答案看成是惟一的话,那么他就会停止思维,停止前进,而不去发现其他更好的答案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