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音律

诗词中的音律

古诗词具体音律基础知识古代诗词讲究音韵声律 。
我们在阅读鉴赏时 , 就需要懂得一点音韵声律的知识 , 从而体会诗歌的内容 , 品味诗歌的意趣 。
古代诗词的音韵声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音韵 押韵是诗词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
所谓韵 , 就是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 , 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
而押韵 , 就是在某一诗句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来收尾 。
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都在句末 , 所以一般都把押韵的地方叫韵脚 。
古代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 , 单句不押韵 。
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 , 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 。
而词则不同 , 有时两句押一次韵 , 有时三句押一次韵 , 也有少数逐句押韵的 , 押韵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
押韵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⑴双声叠韵 。
双声(两字声母相同)和叠韵(两字韵母相同)的字 , 不仅音韵和谐 , 而且对意思的表达也有积极作用 。
⑵重言叠字 。
古诗中常见叠字 , 既双声又叠韵 , 深得声韵之妙 。
叠字在诗歌里有多种表达功能:①摹声 , 使声感更强;②状物 , 使物更加生动形象;③叙事 , 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 , 加重感情浓度 。
⑶按词定韵 。
选择什么样的韵脚 , 对诗的情调作用很大 。
一般地说 , 韵字开口度越大则愈容易表现昂扬之情 , 相反音阻愈大则愈容易与凄婉之情吻合 。
平声韵切于慷慨之意 , 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 。
(二)平仄 。
平仄是构成古典诗词错综音韵的最重要的因素 , 古代诗词十分注重平仄 。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 讲诗词的格律 , 就是讲平仄的格式和规律 。
平 , 就是平声 , 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 , 就是仄声 , 就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 。
平仄的形成和四声关系极为密切 。
四声 , 是汉字音律的具体表现 , 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诗词格律中的名称 。
所谓四声 , 就是汉字的四种声调:平声 , 上声 , 去声和入声 。
平声是平调 , 上声是升调 , 去声是降调 , 入声是短调 。
五言诗的平仄有这样四个基本句型: ①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 ②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③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④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所谓平起、仄起 , 主要是看第二字 , 因为第二个字是节奏点(以下七言的句型 , 二、四、六字是节奏点) , 节奏点的平仄是不准更动的 。
七言诗在五言基础上加以变化(每句前再加两个与前两字相反的平或仄) , 也构成四个基本句型: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将上述八个基本句型交错使用 , 就可派生出所有的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式 。
到了明清时期 , 研究词的人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平仄、韵例等分别加以概括 , 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 并注明字数、押韵位置等 。
这就成了词谱 , 供作者填词之用 。
宋词中音律的概念是什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 一是韵 , 一是律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 , 叫“押韵” 。
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 , 包括民歌 , 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
所谓韵 , 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
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 , 有韵母 。
例如“方”字拼成fāng , 其中f是声母 , ang是韵母 。
再看“帮”bāng , “长”cháng , 等 , 它们的韵母都是ang , 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 , 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 , 所以也叫“韵脚” , 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 , 就叫“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