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其一的诗词( 六 )


义山曾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高远报负,而长安,正是诗人欲回的“天地” 。
第三句超越时空,遐思重逢故人的情景,事实上,这正是他蛰伏内心深处重获知遇的梦幻 。
第四句再次强化巴山苦况,结合前述,用意甚明 。
总之,义山在本诗中将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满怀希望和虔诚地投寄于能够给予其全部生命和事业当权者 。
因此,本诗应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
有关古诗《望岳》的选择题“古诗”的原意是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可见唐诗多么重要!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 。
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 。
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 。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
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
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
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
[编辑本段]千古名诗欣赏《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