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的代表任务( 六 )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 , 以禅入诗 。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 , “酒狂又引诗魔发 , 日午悲吟到日西” , 人称“诗魔” 。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 , 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 自称“五言长城” 。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 驰骋想象 , 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 , 故称其为“诗鬼” 。
诗雄-岑参七律圣手--李商隐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苏轼诗词的风格是什么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1、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 ,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
苏轼继柳永之后 ,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 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苏轼对词的变革 , 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
自晚唐五代以来 , 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 , 推进了词体的发展 , 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
他认为诗词同源 , 本属一体 , 词 “为诗之苗裔” , 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 , 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 , 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 , 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 , 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

【唐宋诗词的代表任务】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 , 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 , 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 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 , 作词应像写诗一样 ,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 , 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 , 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 , 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 开拓词境 , 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 , 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 , 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 , 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 , 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
与苏诗一样 , 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 , 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 , 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 , 而是力求自我超脱 , 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 , 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 。
继柳永、欧阳修之后 , 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 , 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
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 , 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 。
入宋以后 , 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 , 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 。
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 , 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 , 无意不可入的 。
词与诗一样 , 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 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 , 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 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 , 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 , 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