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的代表任务( 八 )


汉族 ,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1][2]嘉祐二年(1057年) , 苏轼进士及第 。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
元丰三年(1080年) ,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
宋哲宗即位后 ,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 , 途中于常州病逝 。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 谥号“文忠”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其诗题材广阔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 , 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2、主要作品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
3、人物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 ,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 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
苏轼继柳永之后 ,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 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苏轼对词的变革 , 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
自晚唐五代以来 , 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 , 推进了词体的发展 , 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
他认为诗词同源 , 本属一体 , 词“为诗之苗裔” , 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 , 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 , 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 , 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 , 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 , 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 , 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 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 , 作词应像写诗一样 ,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 , 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 , 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 , 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
高考为什么要考鉴赏语文诗词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 , 加强自身修养 , 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 , 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