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三 )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 ,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以下来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1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吃汤圆,有的地方叫吃元宵,两者的差别其实不大,但是南北方的称呼有所差异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
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 , 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 , 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
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 , 平平安安 。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 , 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
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 , 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 。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 , 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
元宵节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夜为“宵”,而正月按照农历纪法则是元月,所以也就把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称之为“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都过的节日,而且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由来历史 。
其实民间从古至今就有着“开灯祈福”的习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 把已经试过的灯盏放入河水中 , 向神灵祭拜祈福 。
随着东汉时期“开灯祈福”这一传统习俗,则又带有了“燃灯表佛”的意味 。等到唐朝的时候,中西方文化进一步密切交流接触,佛教已成为主流文化,上到朝中仕官大臣,下到集市万家百姓,都会在正月十五“燃灯拜佛”,由此,元宵节张灯结彩就成为法定的事情 。不过 , 正式的“元宵”之名,还是在唐末得以形成,在宋代称其为“灯夕”,清朝则是“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