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读后感锦集( 三 )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读后感(四):拉面文化是日本战败结果的延伸
拉面对于国人并不陌生,民间也向来有“南吃面,北吃米”一说 。中国地域广博美食众多,光是面条的做法就多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几类就包括兰州牛肉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苏州苏面等 。如果评价日本拉面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只不过是众多餐食品类中的一种,严格意义上都算不上美食 。但拉面在日本可不只是食物那么简单,它已成为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元素和观光收益的重要来源 。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 。作者希望通过撰写拉面历史,得以窥探这道料理在文化与政治上的历史重要性,并且进一步诠释其在制造与消费上所衍生的意义 。这本书的研究基础更加注重仔细研读这道汤面与日本国家及劳动力观点变化相关的文件与影像,而非将重点放在消费与品尝 。
拉面为何物 一碗拉面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面条、汤头与调味酱汁 。面条(men)有面粉、盐巴、水及泡打粉混合水(碱水)制作而成 。汤头(shiru)以小火熬煮肉类、海鲜与蔬菜而成的汤 。调味酱汁(tare)通常有三种选择——盐味、味噌或酱油,它们可以丰富汤头的风味 。日本有超过八万家餐厅供应拉面,其中约有3.5万家专营拉面生意 。每个地区都有其专属的汤头、面条与佐料,一碗拉面的售价,在东京平均是590日元 。
拉面的历史 拉面的大致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中国广东一带的移民引进日本的 。当时,这些人主要在繁忙的横滨港口地区当餐厅厨师,烹煮食物供给外国人 。到了19世纪90年代,聘雇中国厨师的日本餐厅将这道料理转变成为美味的日常料理 。使用的材料也进行了改良,添加了炖猪肉、酱油与笋干这些不同的材料 。于是,不论是工人、学生还是军人,都成为这道汤面料理的固定主顾 。
这道便宜、快速的料理,含有盐分、动物脂肪与经过加工的面粉,能填饱渎职,完全符合现代工业生活结构所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无论是在首都东京或者北至札幌这样的区域,还是西南福冈市的博多,中式汤面早已普及,成为了现代都市生活形态兴起的标志性食物 。
20世纪40年代,日本因战争引发了物资短缺,也因此造成了长达两年的饥荒 。直到1947年,美军紧急出口小麦到日本,之后拉面的生产与消费便开始大规模复苏 。从美国进口小麦政策在同盟国结束占领日本后依然延续,这也为日本的饮食习惯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 。
20世纪60年代,拉面文化随着建筑业与重工业的扩张而在日本全国持续蔓延开来 。到了80年代,拉面文化则因为受到引领潮流的年轻族的喜爱,以及大众媒体的曝光而受到全国瞩目 。各地知名店家转型为旅游热门景点、东京拉面主题乐园、媒体争相报道等为拉面成为日本国民料理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