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古诗词》前十首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

《给孩子们的古诗词》前十首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

清平乐 村居古诗词清平乐(yuè)·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máo yán dī xiǎo,xī shàng qīng qīng cǎo 。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 ○ ○ ● ,○ ● ○ ○ ▲ zuì lǐ wú yīn xiāng mèi hǎo,bái fà shéi jiā wēng ǎo 。
醉 里吴 音 相 媚 好,白 发 谁 家 翁 媪 。
● ● ○ ○ ⊙ ● ● ,● ● ○ ○ ○ ▲ dà ér chú dòu xī dōng,zhōng ér zhèng zhī jī lóng,大 儿 锄 豆 溪 东 ,中 儿 正 织鸡 笼 ,● ○ ○ ● ○ ○ ,⊙ ○ ⊙ ● ○ ⊙ zuì xǐ xiǎo ér wú lài,xī tóu wuò bāo lián péng 。
最 喜 小 儿 亡 赖,溪 头 卧 剥 莲 蓬。
● ● ● ○ ○ ● ,○ ○ ● ● ○ △ [编辑本段]【注释】 1.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
泛指南方的方言 。
2. 翁媪(ǎo):老翁、老妇 。
3. 无(wú)赖:指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
4.清平乐:词牌名,“乐”读 yuè 。
5.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
6.醉里:醉意 [编辑本段]【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编辑本段]【赏析】 上片勾勒出一个农家生活烘托出下片的内容 。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鸟笼 。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
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
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
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
[编辑本段]【词解】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
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 。
屋檐低,茅舍小 。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草地上剥莲蓬 。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
[编辑本段]【评析】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
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