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古诗词》前十首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 四 )


童谣怎么写?急!急!我与童谣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中心校 张志晨童谣自古有之,而且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 。
不论童谣的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 。
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 。
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到底该把什么样的东西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童谣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
我永远怀念童年那些美好的童谣 。
一、 我与童谣不解之缘我对童谣的接触是从儿时开始的 。
记得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经常一边做游戏,一边说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蹲下,起来,……”还有个喊着说的:“急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小姐送信来,要哪个,……要你家干草垛,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任你挑 。
”这类童谣挺古老,也很好玩,但没思想教育意义 。
有思想性的也记得几个 。
你像“报告司令,你妈有病,今天不死,明天立正 。
”这显然是痛恨国民党的 。
也有俗不可耐的 。
像“秃脑亮,摸电棒,摸到北京搞对象……”更有小伙伴之间骂仗用的 。
“小报告小报告,叫你屁股起大泡;起大泡找你爸,你爸踢你一百下 。
”这个应该是我的童谣处女作吧 。
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县文联华景玉同志到兴隆镇来征集民间故事和“瞎话”,意在抢救民间文化 。
那个时候,我当班主任,在这方面发动学生和家长做了一些工作 。
除了收集与整理,我也是做了一些创作的,因为我看到了童谣的优点 。
童谣也称儿歌,历史渊源久远 。
有些是打油诗、顺口溜,有些是民谣、民歌,也有些是正统的古诗词 。
童谣流传于儿童之间,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 。
之所以易于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原因是特别适合儿童心理 。
因为童谣易记,我就把一些学法方法编成了顺口溜,像《作业歌》、《作文歌》,再就是《分段八法》、《外貌描写九招》什么的,反正挺多的,用铁笔刻蜡纸,用油印机印,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
如《作业歌》:“抄题对题抄对题,读题审题试答题,定好格式写答案,检查验算要仔细 。
根据题型找题理,会了一题会百题 。
”也有关于识字的长短句,用“有子享清福,老了当大亨”区分“享、亨” 。
还有顺口溜:“一颗象牙口外翘,卡在喉里快扣掉 。
白纸不用没污点,黄土包从田中冒 。
”分别用来记忆“象”中是“口”、“喉”中无“丨”、“纸”下无“丶”、“黄”中是“由” 。
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一用就见效 。
但,实行范围,仅仅是自己的班级,受益的仅仅是五六十个学生 。
后来我调入得权小学任教导主任,2003年教育体制改革,教导处只有我和一位大队辅导员 。
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师训、督导、档案室建设……都我一个人具体负责 。
校长杨文琴同志对我说:“你能写,就写点新鲜东西,让孩子背,光靠我们四个人执周,不行 。
”“我们四个”指的是正副校长、我、还有一位大队辅导员 。
说“不行”是因为当时得权小学有学生1400多人,这年又搬上了新教学楼 。
有太多的事要做,也做不过来 。
要是写点东西,让孩子们自觉约束行为岂不是更好?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要想出一些办法才行,我就开始创作《一日行为歌》 。
从此一脚踏上了童谣创作的里程 。
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我不再介入德育工作,便停止了德育类童谣的创作,而转写内容与教学相关的童谣了,如《上课行为歌》、《读书歌》、《作文歌之过五关》、《作文歌之作文很简单》等等 。
为了创作,我也开始研究中华民谣,也就是旧童谣 。
二、 如何看待旧童谣旧童谣大都反映一些生活场景 。
除了逗小孩子乐儿,再就是教说话、数数,也有明辨是非的,鞭笞丑恶的,但不多 。
像这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
”它是正经八北的童谣,但不是我们想要的 。
我们想要的,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童谣 。
那种“直指人心、直导行为”的童谣,那种对孩子有很大教育用处的童谣 。
我们让孩子们传唱童谣,不是为了取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