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下册全部古诗词 六年级上下册日积月累( 二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大全《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geng),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 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浣溪沙 苏轼(其二)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主题词: 宋词体裁: 词年代: 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
有《稼轩长短句》 。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
【原文】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