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感人的事迹( 二 )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
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
”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
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
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
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
林散之感人的事迹

选取扬州的典型景物,写一段描写扬州的冬景,不少于200字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 。
”我虽然是12月份来到瘦西湖之畔的,然而她的风韵犹存 。
清代诗人汪沆,写过一首七绝《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

【林散之感人的事迹】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
”据说保障河改称瘦西湖,与汪沆的这首诗有一定的关系 。
早餐后随着导游来到虹桥,拍照过后走进瘦西湖,行走在“长堤春柳”的大道上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边的各种姿态的垂柳,随时初冬时节,那柳树依然枝繁叶茂,微风吹来,柳丝起舞,树影婆娑,漫步其间,尤为惬意 。
走在大道上浮想联翩,古往今来,多少人富商巨贾对这里心驰神往,还有多少人荡漾在瘦西湖中,流连忘返 。
“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这是诗人学者邓拓先生的称赞,书法家林散之更是偏爱扬州:“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各知名 。
”扬州瘦西湖,比起杭州西湖来是要瘦一点,但这里视野开阔,湖光山色,把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
我的那个忘年交不时地叫住我,我帮他拍照,他也帮我照,我们在“长堤春柳”旁留下了足迹和身影 。
赞美黄山的古诗名句 石床峰 元 汪珍 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
题黄山 明 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
谁有扬州木楹联?近簇湖光帘不卷;远生花坞网初开 。
——陈鸿泰题扬州个园门厅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
——潘慕如题扬州个园大门黯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 。
——二石道人题扬州个园茶室二石道人:姜桂林号,1946年出生,扬州人 。
中国书协会员、扬州书协副主席、扬州书画研究会理事 。
茶室:进园门南行,在荷池北面 。
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 。
——阮衍云题扬州个园茶室阮衍云:1948年出生,江苏扬州人 。
长于书法,兼善浅刻 。
现为扬州大学税务学院书法教师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理事长、扬州八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浅刻学会会长、中国王羲之基金会理事、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国际书画学会评审员 。
阮衍云先生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阮元七世孙 。
自幼承家学,研究书法,遍临诸贴,不宗一家,自成风格 。
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 。
——朱福烓题扬州个园步芳亭朱福烓:1937年生,扬州人 。
中国书协会员、原江苏书协理事、原扬州书协主席,现为扬州书协顾问 。
步芳亭:为茶室东侧的一六角型小亭 。
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