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感人的事迹( 三 )


——卞雪松题扬州个园鹤亭卞雪松:1949年出生,扬州人,中国书协会员、扬州书协副主席 。
鹤亭:夏山山顶有一小亭,取“鹤鸣九皋”古句,名鹤亭 。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 。
——田原题扬州个园抱山楼抱山楼,在步芳亭南,为个园主园区 。
共七楹;楼房,楼上两端各有嶝道蜿蜒,如伸出的双臂东拥“秋山”,西挽“夏山”,故名抱山楼 。
峭壁削成开画障;玉峰晴色上朱阑 。
——佚名题扬州个园抱山楼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 。
——李圣和题扬州个园抱山楼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
——林散之集句题扬州个园宜雨轩宜雨轩:在抱山楼正前方,面南而建,东西三楹 。
此轩原为款待宾客之处 。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
——李亚如题扬州个园宜雨轩天气涵竹气;山光满湖光 。
——秋水集张说、秦系句题扬州个园清漪亭清漪亭:在宜雨轩与抱山楼之间的荷池东侧,为一六角单檐小亭 。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
——朱福烓集袁枚句题扬州个园觅句廊觅句廊:宜雨轩西南有小楼,楼上下各有曲廊三折,楼下郎内有匾曰“觅句廊” 。
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 。
——郑燮题扬州个园住秋阁住秋阁:在“秋山”上 。
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 。
安得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却疑尘世外,别有一山川 。
——孙龙父题扬州个园佳秋阁孙龙父(1917--1979):名珑,30岁后改名龙父,解放后先后执教于江苏省扬州中学、扬州师范学院 。
以书法名世 。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
——佚名题扬州个园个园丛书楼何处箫声,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
——魏之祯题扬州个园壶天自春春从何处归来?恰楚尾吴头,尽留连永昼茶香,斜阳暖酒;花比去年好否?正千金一刻,最珍重绿杨城郭,红药当阶 。
——佚名题扬州个园
列举三首写项羽乌江自刎的诗词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乌江亭: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 。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
简介: 地处皖苏交界与六朝古都南京紧邻,紧依长三角地区的和县乌江镇,素有"金陵门户"之美誉 。
早在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 。
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如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今古镇乌江正沿着新世纪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改革步伐扬蹄奋进!荣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安徽省劳务培训基地 。
走进古镇乌江,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宛如一条白练的驷马新河深情地环绕着乌江镇,河面上汽笛长鸣,船帆点点;宽阔整洁的"井"字大街两旁,商品云集于市,人潮如织,耸立于凤凰山上的霸王祠远眺着花红柳绿、美丽壮观的驷马山景区,南北对峙,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题乌江亭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