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明理而不辨...”出自何处( 二 )



简析庄子的文艺观 。
(1)“心斋”、“坐忘” 。
(2)言不尽意论
( 3)“得意忘言”论

简析庄子“心斋”、“坐忘”的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 。
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 。“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 。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功功利影响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坐忘” 。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 。“庄周梦蝶”即是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

简析庄子“得意忘言”的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 。
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 。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 。

怎样解释(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 。因此,庄子提出用“得意忘言”来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又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于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引起人们更为丰富复杂的思维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 。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审美观有哪些?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在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人们重于装饰,魏文帝喜欢打扮华丽并将头发挽成蝉翼形的妃子 。南北朝,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 。
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 。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 。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 。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 。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
宋元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 。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 。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 。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种叫“花冠” 的装饰品,这种花冠制作精细考究,为这一时代的女性增添了妩媚的气质 。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 。到了元朝时期,虽然中国的社会并不是由汉人统治,但外族也没有对汉民族在审美以及尚美方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审美情趣开始随潮流转变 。但对于女性美的标准仍然和前朝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有增无减,表现在女性的发饰、服饰等方面 。明朝女性的发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紧,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可谓将女性之美裹了个严严实实 。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渐又有了一些特色 。清朝时,含蓄内敛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础 。清朝时期,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