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婉约悲凉( 四 )


情何以堪?】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狱中题壁》谭嗣同·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悲怆、豪情、视死如归 。
此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于维新变法失败后在狱中所作 。
与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毅然赴死 。
诗句结尾处,慷慨悲壮的豪迈气概被推向极致 。
作者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提出无论选择去留皆肝胆相照,只是生死已然阴阳两隔 。
谭嗣同用自己的死证明了变法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者 。
无独有偶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其实另有出处 。
清朝太平军将领苗沛林在他的《秋宵独坐》中写道:“手批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
”这首诗在创作时间上比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要早五十年 。
虽然同为七言诗,但两厢比较境界高低立见分晓 。
】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金陵晚望》高蟾·唐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浮云落日皆有其形,可以入画 。
而伤心却是无形的,世间纵有无数作画高手,也难以画出它的形态 。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髓,最后三个字更具点睛之妙 。
作者笔下的伤心含蓄内敛,表达方式可谓独辟蹊径 。
】四、『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怀念亡妻之作,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与故去十年的妻子梦中相见的情景 。
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将人的思绪一下带入到诗词悲伤的氛围当中,接下来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则有种令人不胜酸楚的感觉,仿佛时光倒流的短暂瞬间,因其美好而愈发催人泪下 。
可以想象,与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相会是怎样的一种喜悦 。
可惜作者当时一定不知是梦,等到梦醒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孤独落寞更说予何人?诗人梦醒后定然无法再次入睡,就在那一晚挑灯含泪写下这首词亦未可知 。
】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周礼·乐器》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之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负盛名 。
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
从诗的题目开始,到“五十弦”的争议,再到四个典故传递出的复杂的情感意象,李商隐有意无意间给后人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的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使作者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 。
为排遣愁绪,原本对佛教倾情的李商隐与佛教的缘分更深 。
所谓“三年已来,丧失家道 。
平居忽...
婉约派诗词婉约词派-婉约词派作家 温庭筠——梦江南(二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 。
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