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下雨的诗词 西湖的诗词( 三 )


”西湖的夏景 , 旖旎多情 , 爽人心神:“西湖夏月 , 观荷最宜 , 清香徐细 , 傍花浅酌 , 如对美人倩笑矣欠话也”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
雨中西湖 , 色彩明豁 , 映衬成趣 。
月下的西湖 , 迷蒙淡远 , 充满诗情画意:“西湖观月 , 秋爽最宜 , 烟波镜净 , 上云色淡 。
鱼灯依岸 , 山村霏微 , 万籁俱寂 , 景色清奇 。
”雪后的西湖 , 银装素裹 , 自有高格:“西湖赏雪 , 初霁最宜 。
或登天竺高顶及南北两峰 , 俯瞰城闉 , 远眺海岛 , 则大地山河 , 银溶汞结 , 而予藐然稊米 , 凌厉刚风 , 恍欲羽化 。
况则放舟湖中 , 周览四山 , 若秋涛耸涌 , 璀璨乘飚 , 而玉树琪花 , 丽然夺目 。
”在苏轼的眼中 , 西湖无时不美 , 无处不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选择“初晴后雨”这一特定时间表现西湖晴水雨山之美 。
以古代越国女子西施比喻西湖 , 以美人喻美景 , 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 , 更见新鲜 。
苏轼在这里强调了美的原发性、自然性 。
因为其美 , 所以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相宜的 。
苏轼这诗词一出 , 西湖更是名重天下 , 以至于从此便称为“西子湖” 。
第二次苏轼再次赴任杭州 。
已是15年后 , 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 , 他51岁 , 仕途受挫 , 几度转折 , 感慨万千 , 写下:“到处相逢是偶然 , 梦中相对各华颠 。
还来一醉西湖雨 , 不见跳珠十五年 。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
苏轼这次任的是杭州知州 , 他不仅游览了西湖 , 还治理西湖 。
十五年不见 , 西湖已淤塞过半 , 于是他采取当地老百姓疏浚西湖的建议 , 上述朝廷:“杭州之有西湖 , 如人之有眉目” , “使杭无西湖 , 如人去眉目 , 岂复为人乎?”(《乞凯西湖状》) 。
苏轼仔细认真考察了西湖 , 制定了疏浚方案 。
他了解到如把西湖中淤泥运到岸上 , 费事费力 , 事倍功半 。
于是 , 他决定堆积淤泥于湖中为长堤 , 这样既省时省功 , 又便于交通往来 。
苏轼组织二十万民工 , 辛勤劳作 , 圆满完成了疏浚工程 。
即疏导了西湖 , 又灌溉了民田千顷 , 及于人民 。
老百姓为了纪念苏轼 , 把这一段长堤称为“苏公堤” ,  长堤卧波 , 连接了南山北山 , 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 , 从此西湖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
那著名的“东坡肉”就是那时候发明的 。
据说 , 当时老百姓为了感谢苏轼 , 纷纷送猪肉给他 , 苏轼叫人把肉切成方块焖煮成色味俱佳的酥肉 , 再分别送给疏浚...
描写“杭州西湖雨”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杭州西湖雨”的诗句有 (元)戴表元:《湖 州》山从天目成群出 , 水傍太湖分港流 。
行遍江南清丽地 , 人生只合住湖州 。
(宋)林希:《吴 兴》绕郭芙蕖拍岸平 , 花深荡桨不闻声 。
万家笑语荷花里 , 知是人间极乐城 。
(明)孙蕡:《湖州乐》湖州溪水穿城郭 , 傍水人家起楼阁 。
春风垂柳绿轩窗 , 细雨飞花湿帘幕 。
四月五月南风来 , 当门处处芰荷开 。
吴姬画舫小于斛 , 荡桨出城沿月回 。
菰蒲浪深迷白纻 , 有时隔花闻笑语 。
鲤鱼风起燕飞斜 , 菱歌声入鸳鸯渚 。
(清)袁枚:《雨过湖州》州以湖名听已凉 , 况兼城郭雨中望 。
人家门户多临水 , 儿女生涯总是桑 。
打桨正逢红叶好 , 寻春自笑白头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