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下雨的诗词 西湖的诗词( 五 )


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 , 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 都是有名的散文家 , 世称「三苏」 , 饮酒未尽 , 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 , 水上波光荡漾 , 灌溉了民田千顷 。
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 ,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 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
此意自佳君不会 , 一杯当属水仙王 。
(湖上有水仙王庙 。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 , 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 。
第三 , 最初 , 天色晴朗 , 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 ,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苏轼在游览西湖时,突然下雨了.即兴做的一首诗是什么?把题目、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 , 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 , 次写“雨” , 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 , 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 , 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 , 可证也.然而明人唐宜久 , 有一文 , 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 , 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 , 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 , 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 , 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 , 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 , 褒、贬易位 , 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莫非此公读诗 , 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 , 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 , 而画其意.想及此 , 附记之.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 , 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 , 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 , 西湖水波荡漾 ,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 , 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 , 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 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 , 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 , 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描写西湖的诗句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新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柳永)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吹来忽不见 , 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东坡) 荫浓烟柳藏莺语 , 香散风花逐马蹄.(王瀛) 西湖风景六条桥 , 一株杨柳一株桃 。
王瀛) 杨柳满长堤 , 花明路不迷 。
画船人未起 , 侧枕听莺啼 。
(张宁)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 薰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 长忆西湖 , 尽日凭栏楼上望 。
三三两两钓鱼舟 , 岛屿正清秋 。
笛声依约芦花里 , 白鸟成行忽惊起 。
别来闲整钓鱼竿 , 思入水云寒 。
(潘阆) 平 湖 秋 月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 ,  棹歌何处泛归舟 。
白苹红蓼西风里 ,  一色湖光万顷秋 。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 , 芙蓉杨柳乱秋烟 。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 , 千山晕碧秋烟微 。
二更水鸟不知宿 , 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 , 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 , 一声声在画桥西 院 风 荷 [清] 许承祖 绿盖红妆锦绣乡 ,  虚亭面面纳湖光 。